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

非遗破圈新路径:沉浸式体验助力活态传承

时间:2025-09-15 15:46:39作者:来源:人民网

罗昱

9月13日至14日,一场以“明星互动赋能非遗”为核心的“奇遇小镇”沉浸式文化活动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举行。活动将明星互动、非遗体验与影视文化元素相结合,吸引众多观众线上线下参与,为传统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会的活态传承与创新传播提供了新路径。


C:/Users/admin/OneDrive/Desktop/小记者土土/现场观众。主办方供图.jpg现场观众。主办方供图

现场观众。主办方供图

活动期间,青年演员陈都灵在现场互动环节中获赠一款甘洛·彝族刺绣非遗手包——《丝路・花渡天香》。该作品由凉山彝族刺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阿西巫之莫制作,融合敦煌艺术与彝族文化元素,以丝路文明为灵感内核,采用金丝绒、小羊皮、核桃木及金银线等材料,依托彝族传统刺绣工艺精制而成。

“无论是配色还是纹样都特别精美,也很百搭。”陈都灵拿着手包由衷赞叹,言语间满是对这项非遗技艺的喜爱与认可。她与甘洛·彝族刺绣的这场近距离互动,不仅成为连接这项国家级非遗与年轻受众的鲜活桥梁,更让“非遗四川 百城百艺”的魅力通过明星体验进一步传递,为传统技艺的当代传播注入新活力。


C:/Users/admin/OneDrive/Desktop/小记者土土/陈都灵手持《丝路・花渡天香》甘洛・彝族刺绣非遗手包。主办方供图.jpg陈都灵手持《丝路・花渡天香》甘洛・彝族刺绣非遗手包。主办方供图

陈都灵手持《丝路·花渡天香》甘洛・彝族刺绣非遗手包。主办方供图

活动核心体验区域,多项四川非遗项目以“可看、可触、可感知”的场景化形态呈现在观众眼前。区别于传统非遗展的静态陈列,蜀锦的经纬、蜀绣的针脚、绵竹年画的色彩、江阳油纸伞的雅致……通过沉浸式布展与现实情境还原,让观众在亲手触摸、亲身参与的互动体验中,切实感受传统工艺流淌至今的当代生命力。

非遗盲盒成为本次活动备受关注的亮点。彭州白瓷佛手香插、新繁棕编蝴蝶、许家油纸伞、会理绿陶咖啡杯、羌绣发夹等非遗文创产品,借由盲盒这一创意载体,成功完成从技艺展示到生活美学的跨越。

本次活动通过精准把握年轻群体的文化心理,将非遗转化为可感知、可共鸣的时尚符号,为非遗的现代传播提供了兼具文化深度与受众广度的实践案例。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盛会,更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生机的精彩见证——当非遗融入生活、对话青春,文明传承便始终充满活力。(赵祖乐、实习生王雨欣)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391859179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83129228 1870136889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83129228 1870136889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