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名家

从茅草屋到千亿巨头,63岁的他为敲钟等了21年

时间:2025-10-15 16:53:32作者:来源:环球老虎财经专栏

9月25日,奇瑞汽车(以下简称“奇瑞”)在港交所正式上市,成为年内港股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各位股东和投资人,你们投下的不仅仅是真金白银,更是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对奇瑞未来的充分信任。”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动情地说道,“这份信任比黄金更珍贵,比星光更闪亮。”

铜锣敲响的那一刻,尹同跃花白的头发在灯光下格外显眼,脸上交织着夙愿得偿的释然与前路漫漫的凝重。从2004年首次启动IPO以来,奇瑞在过去21年间历经7次上市申请,6次折戟沉沙。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图源:奇瑞汽车微信公众号)

上市当天,奇瑞总市值达到1840.9亿港元,一举超越小鹏、长城、蔚来等车企。

6次跌倒,6次爬起

奇瑞的上市之路,是中国汽车史上一场最漫长的马拉松。当其他自主品牌——长安(1997年)、比亚迪(2002年)、长城(2003年)、吉利(2005年)——早已撞线,奇瑞却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

2004年,奇瑞QQ风靡大街小巷,奇瑞首次申请IPO,却因股权结构的“历史包袱”折戟;2007年,奇瑞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第二次IPO却因次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利润率下滑再度失败;2009年,奇瑞为摆脱“低端”标签,推行多品牌战略,同时第三次启动IPO,却因申报材料不合规铩羽而归。


从茅草屋到千亿巨头,63岁的他为敲钟等了21年

2007年,奇瑞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图源:奇瑞汽车微信公众号)

从2008年至2012年,奇瑞连续亏损5年,累计亏损超过20亿元。失去业绩支撑,奇瑞的上市之路逐渐搁置,这让尹同跃对资本重要性的认知愈发深刻:“过去我们认为做企业就是做企业,只有工程师思维,没有资本思维。可是企业发展到这个程度,需要在资本市场做些安排。”

此后的10多年里,奇瑞连续三次冲击上市,但每一次都功败垂成:2016年,奇瑞试图借壳“海螺型材”让旗下新能源板块上市,却因一纸“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公告而梦碎;2019年,奇瑞引入青岛五道口启动混改,IPO计划却在临门一脚时因青岛五道口资金链断裂而再度搁浅;2022年,立讯精密的入股带来了希望,却也形成了复杂的股权嵌套结构,奇瑞第六次冲击上市因“股权结构复杂”无功而返。

转机,出现在2025年1月。奇瑞控股通过“股东下沉”的方式,将自身持有的股份依比例分配给芜湖市投资控股、立讯精密和管理层及员工持股平台,为最终上市扫清了关键障碍。

2025年度干部大会上,尹同跃表示“要将企业高质量上市作为公司首要任务”,随后奇瑞开启了第七次冲锋。从2月28日提交招股书,到9月25日完成上市——这场跑了21年的马拉松,最后只用了不到7个月时间就完成冲刺撞线。

长江边的“军令状”

资本市场的钟声,可回溯至1996年长江边的那片荒滩。荒滩上的三间茅草房,正是奇瑞“小草房精神”的源头。

那一年,怀揣着“造中国自己的汽车”的梦想,尹同跃毅然舍弃一汽-大众总装车间主任的锦绣前程,应家乡领导之邀南下芜湖。

然而,等待尹同跃的,不是现代化的厂房,而是8名技术工人、30万元启动资金和废弃破砖瓦厂里的三间茅草屋。

夏天,草房里闷热如蒸笼,仅有的几台电脑常因高温“罢工”;冬天,彻骨寒风从四壁灌入,技术员画图的手指生满冻疮,抖得握不住笔。造车的梦想,就在这极致的简陋中,如野草般倔强生长。

“没钱,没人,没技术,一切都是从无到有。”尹同跃曾回忆。

1997年3月,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在尹同跃的提议下,新品牌被命名为“奇瑞”。

同年3月18日,奇瑞打下第一根厂房立柱,拉开建设大幕。他们花2980万美元从英国福特引进一条二手发动机生产线,但是负责组装的英国工程师非常懒散,几个月过去,竟连一台设备都没装完。

尹同跃做出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赶走英国人,自己干!

“干不成怎么办?”当时的市领导表情严肃地问。

“干不成,我跳长江!”尹同跃立下军令状。

英国人撤离后,尹同跃带着技术人员,啃图纸、查工艺卡,一步步摸索着组装产线。每当设备从仓库运往厂房,卡车后面总要跟着10多个骑自行车的工人,大家的眼睛紧盯着路面,生怕因为丢了一个零件而拖累整个项目的进度。

1999年4月27日,奇瑞的第一台发动机下线点火成功,在场众人抱头痛哭。同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风云轿车下线。然而,喜悦是短暂的——没上国家轿车生产目录,这些车都是“黑户”,无法在全国销售。


从茅草屋到千亿巨头,63岁的他为敲钟等了21年

1999年4月,奇瑞第一台发动机下线点火成功(图源:奇瑞汽车微信公众号)

为了获取“准生证”,奇瑞在2001年1月将20%的股份无偿划拨给上汽集团,更名为“上汽奇瑞”。这段“寄人篱下”的经历,虽带着些无奈,却为奇瑞换来了走上赛道的资格。

汽车圈的“理工男”

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激流中,能够穿越周期、行稳致远的自主品牌,往往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战略抉择,就像比亚迪毅然“All in新能源”,长城押对SUV赛道,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一举叩开高端化的大门。

奇瑞的选择,是做一个低调的“理工男”——不擅讲故事,也不热衷整活,但技术必须过硬。

从诞生之初,奇瑞就执着于掌握核心技术。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自主品牌都会选择采购三菱或丰田发动机,而奇瑞奠基的第一座厂房,是汽车发动机车间。

为攻克高水平发动机技术,奇瑞在2004年投入30多亿元,引入9条顶尖生产线、200台数控机床,并汇集了来自8个国家的200多名高级工程师。曾有员工回忆,为彻底吃透发动机技术,奇瑞不惜斥资5000万元购置了一台光学发动机,只为拍摄发动机火焰的燃烧过程。

为了“把每一分钱都投到发展上去”,奇瑞把开源节流做到了极致。为了开源,奇瑞一度将厂区草坪租给了绿化公司;为了节流,尹同跃出差北京都住安徽省驻京办,其他高管也只住二星级宾馆。这种近乎苛刻的“抠门”,与技术投入上的慷慨形成鲜明对比。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3月18日,奇瑞发动机二厂建成投产,中国首个汽车发动机自主品牌ACTECO破茧而出,奇瑞成为第一家掌握发动机核心技术的中国车企。2010年,奇瑞又造出了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VT变速箱,成为当时唯一全面掌握轿车底盘、发动机、自动变速箱与发动机管理系统四大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

在奇瑞发展史上最艰难的时期,尹同跃曾以“竹子”作喻:“奇瑞就像竹子,枝叶或许会在恶劣环境中遭受摧折,但只要根扎得足够深,依旧能在地下不停生长,再艰难的处境也不足为惧,终将迸发出惊人生命力。”

在尹同跃看来,技术就是奇瑞的根,根深,方能叶茂,奇瑞只有把技术做好了,未来才能发展得好。

光环之下的隐忧

事实证明,尹同跃的判断没有错。从2021年起,奇瑞销量增势明显,在2021年至2023年接连实现年销量96.2万辆、123.3万辆、188.1万辆,三年几乎翻了一番,这也是奇瑞此次成功上市的底气。

上市的光环无比耀眼,但招股书却像一份体检报告,揭示出奇瑞“偏科”的另一面。

奇瑞的A面,是“高增长”和“出海王”。

2022年至2024年,奇瑞营收从926.18亿元增长至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7%;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长至143.34亿元。2025年一季度,奇瑞营收同比增长24.25%至682.23亿元。期内利润为47.26亿元,同比增长超90%。


从茅草屋到千亿巨头,63岁的他为敲钟等了21年

从茅草屋到千亿巨头,63岁的他为敲钟等了21年

在销量方面,2024年奇瑞实现销售260.4万辆,同比增长38.4%。以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计,奇瑞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和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

强大的全球化布局,是奇瑞最突出的核心竞争力。自2001年第一批奇瑞风云出口叙利亚开始,奇瑞的销售网络已遍布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其海外销量高达114.46万辆,占全年总销量44%,连续22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从茅草屋到千亿巨头,63岁的他为敲钟等了21年

奇瑞的B面,却是一个陷入转型阵痛期的“追赶者”。

2024年,奇瑞全球单车均价不足12万元,远低于比亚迪(接近15万元)。“性价比”标签如同一把双刃剑,打开了市场,却挤压了利润空间。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奇瑞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3.8%、16%和13.5%。2025年一季度,奇瑞的毛利率只有12.4%,低于比亚迪(20.1%)、吉利(15.9%)和长城(17.84%)等同行。

更令人担忧的是,奇瑞的资产负债率长期处于高位。2024年,奇瑞的资产负债率为87.9%,远高于比亚迪(74.64%)、吉利(69.74%)和长城(63.64%)。

盈利能力偏弱,限制了奇瑞的研发投入规模,导致其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错失先机。

直到2025年一季度,奇瑞燃油车仍贡献了高达63%的收入,新能源收入占比仅为27.3%。而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8月,全国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为55.3%,已连续六个月超 50%,奇瑞新能源转型速度明显落后于市场节奏。

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需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24年,奇瑞的研发投入为105.4亿元,远低于比亚迪的531亿元。2025 年一季度 ,奇瑞的研发费用率仅为3.3%,而同期比亚迪的研发费用率高达 8.3%。

上市助奇瑞“向上”突破

“此次港股上市,是奇瑞迈进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也是扛起更大责任、迎接更大使命的全新起点。”尹同跃说。

上市成功让奇瑞拿到了下一程的参赛资格。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尤其是在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估值体系下,凭借燃油车和出海创造销量奇迹的奇瑞,能否将募资转化为技术优势与市场份额,仍是未知数。

据招股书披露,奇瑞此次上市募资的35%将用于研发新车型,25%投入下一代技术的研发,20%用于拓展海外市场。

为了实现品牌“向上”突破,尹同跃已宣布将所有资源向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倾斜,将其作为“毫无保留的第一战略优先级”品牌,所有的产品线、品牌都要为智界“让道”。早在2010年,尹同跃便意识到“百姓消费在升级,奇瑞不能总靠着10万元以下车型打市场,所以哪怕销量跌出前十,也要坚定地实施战略转型”。

然而,从早年推出的瑞麒、观致,到近年倾力打造的高端品牌星途,奇瑞的高端化尝试屡败屡战。

今年1至8月,星途累计销量为77149辆,同比下滑3.84%。奇瑞与华为联合打造的智界品牌,8月仅售出1728辆,远低于问界的4万辆。

尹同跃比任何人都清楚,“降价拼的是向下的能力,车企还是要拼向上的能力”。然而,“向上”之路,道阻且长,需要品牌、技术、品质、服务的全面升维。

上市不是终点,而是下一场突围的起点——对于在上市路上执着奔跑21年的奇瑞来说,真正的马拉松,或许才刚刚开始。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391859179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83129228 18701368895 zhongguoshangrenzz@163.com zhongguoshangren0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83129228 18701368895 zhongguoshangrenzz@163.com zhongguoshangren0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