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高性能材料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位于上海自贸区的高分子材料企业——笙康高分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凭借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在行业中崭露头角,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而引领企业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前行的,正是企业总经理章东海。让我们走进笙康,聆听章东海讲述他与氟塑料产业的不解之缘与奋斗故事。
技术为基,深耕氟塑料高端应用领域章东海堪称氟塑料材料行业的复合型领军人才,集研发、市场应用洞察与企业管理才能于一身。自2016年全面掌舵笙康以来,他统筹负责企业的技术革新、产品迭代以及市场拓展等核心板块,带领企业稳步推进氟塑料薄膜与复合材料领域的产业布局,加速技术升级步伐。
“材料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切实解决客户面临的问题。”章东海的这句话,道出了笙康发展的核心要义。目前,笙康的主力产品阵容强大,涵盖ETFE、FEP、PFA等高性能氟塑料薄膜及复合材料。这些产品凭借卓越的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半导体、光电、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领域,成为推动相关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其中,ETFE薄膜以其出色的耐高温、耐化学腐蚀性能以及优异的光学特性,在建筑、光伏等行业占据关键地位,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材料支撑;而PFA、FEP薄膜则在电子制造、医药包装等环节成功实现国产替代,打破了国外产品的长期垄断,应用前景愈发广阔。
在技术创新方面,章东海带领团队构建了一套完善的高分子材料性能开发平台,该平台集材料分析、设计、性能优化与智能制造于一体。借助这一平台,笙康实现了研发周期的显著缩短、性能测试精准度的大幅提升以及产品合格率的稳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得到全方位增强。章东海自豪地表示:“这个平台是我们满足多行业客户应用需求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
突破进口依赖,国产真空袋薄膜助力大飞机腾飞笙康的氟塑料材料在多个重大项目中实现了技术突破,为国产高端制造注入了强大动力。在与国内复合材料领域重点企业上海沥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中,笙康自主研发的国产高温氟化薄膜成功打破进口垄断,广泛应用于大飞机C919、ARJ21等项目的关键部件制造,成为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的幕后英雄。
章东海回忆道,航空航天及风电领域对材料的耐高温与气密性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为了攻克这一难题,笙康研发团队日夜奋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进,最终成功研发出真空袋薄膜。该产品在耐温、抗撕裂和耐化学腐蚀性能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相关项目数据显示,这款真空袋薄膜成效显著,帮助客户将复合材料成型缺陷率降低20%,合格率提升至97.5%,生产周期缩短12%,生产成本下降8%。2023年初,该技术项目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创新性,荣获中国复合材料学会3A级工程类科技成果奖。章东海认为,这一成果不仅是笙康技术实力的有力证明,更是国产高性能材料走向自主可控的重要里程碑。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笙康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连续斩获多项行业殊荣,先后荣获“中国轻工业塑料行业十强企业”、“维科杯·中国工业自动化及数字化行业——卓越技术创新企业奖”、“塑料行业荣格技术创新奖”等荣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章东海对企业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
章东海始终坚信,企业发展必须坚持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只有紧紧围绕实际应用问题,通过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不只是做材料制造,而是做材料应用服务。”章东海的这句话,深刻诠释了笙康的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章东海表示,笙康将持续加大在研发与智能制造方面的投入,积极布局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氟塑料材料的应用边界。用材料科技赋能高端制造,笙康和章东海的探索之路,正是中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也为行业树立了创新发展的典范。(文/李东海)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