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小红书“种草”发家的BeBeBus正式开启资本化新征程。
今日(9月23日),知名育儿品牌BeBeBus的母公司不同集团(BUTONG GROUP)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涨幅达43%,报102.5港元/股,市值突破93亿港元。
这个成立于2018年的品牌,从一款婴儿车起步,在短短数年间,快速崛起为中国母婴市场的一匹黑马,其发展也印证了中国母婴消费市场从“人口红利”向“价值红利”转型的趋势。
小红书“种草”种出“母婴新贵”,BeBeBus母公司上市首日股价涨超40%
图源:BeBeBus官网
从“不同”出发,抓住“家庭CFO”的心
时间回溯至2018年,彼时的中国母婴市场竞争已十分激烈,行业整体增长显现疲态。
然而,在创始人汪蔚眼中,却存在着一个清晰的机遇窗口。市面上传统品牌深陷价格战,高端市场则被国际品牌把持,但新一代父母,尤其是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年轻家庭,需要更符合自身审美和品质要求的产品。
汪蔚,这位被投资人评价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创业者,萌生了创立一个“不一样”的婴童品牌的想法。
同年,布童科技(不同集团前身)在浙江宁波成立,“布童”二字取“不同”之谐音,寓意其不走寻常路的品牌初心。
公司成立后不久,搭档沈凌加入,进一步明确了品牌的发展路径。
她将BeBeBus的核心消费群体精准定位为一、二线城市25岁至35岁的“家庭CFO”(家庭首席财务官)。他们通常拥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审美品位,在消费决策中将产品质量、设计感和品牌调性置于价格之上,愿意为精准匹配生活场景的解决方案付费。这一清晰的用户画像,为BeBeBus后续的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指明了方向。
小红书“种草”种出“母婴新贵”,BeBeBus母公司上市首日股价涨超40%
图源:BeBeBus官网
2019年,BeBeBus推出首款婴儿车,上市当月销售额即突破百万元,并在同年“双11”大促中助力品牌旗舰店实现千万级销售,成功打开市场。
首战告捷后,BeBeBus加快产品布局,逐步拓展出儿童安全座椅、推车、婴儿床、餐椅及纸尿裤等多条产品线,建立起覆盖亲子出行、睡眠、喂养与卫生护理四大场景的产品矩阵。随着业务逐步成熟,品牌已启动全球化战略,正在逐步进入欧洲、东南亚、北美等主要国际市场。
全渠道布局+社交平台“种草”,三年收入翻倍
产品与渠道的双重扩张推动了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
根据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不同集团的收入从5.07亿元增长至12.4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由997.4万元提升至7357.2万元,两者在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56.9%和236.8%。同期,集团的毛利率分别为47.7%、50.2%和50.4%。
对于收入增长,不同集团将原因归于两方面,一是SKU产品组合的扩大,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306个,增加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459个。另一个原因是扩展了在线及线下接触点的销售渠道。
自2022年至2025年6月30日,不同集团在电商平台(包括自营及平台运营)上的网店数量由8家增加至16家,分销商数量由56家增加至155家,分销商或KA客户经营的第三方门店数量由742家增加至3400家。
在营销策略上,BeBeBus将小红书作为主要阵地,并通过抖音等社交平台推动销售及提升品牌知名度。根据招股书,截至2025年6月30日,不同集团已与超过1.6万名来自不同平台的达人合作,其中约20位KOL拥有超过百万粉丝。自2023年3月起至 2024年9月期间,不同集团在小红书和抖音上的品牌内容包括83万篇帖子和原创视频。
母婴市场前景广阔,资本市场迎来窗口期
中国母婴消费市场,特别是中高端细分领域,正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与广阔的行业前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中高端育儿产品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25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4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4%,远高于同期大众市场3.4%的增速。预计到2029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509亿元。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4年GMV计算,BeBeBus在中国面向中高端消费者的耐用型育儿产品品牌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4.9%,行业地位领先。
不同集团的成功上市,也是中国母婴消费品牌集体崛起的缩影。2025年以来,已有纽曼思、圣贝拉、HelloBaby、孕婴世界、英氏控股等多个母婴相关品牌陆续向港交所递表、通过聆讯或完成公开发行,标志着行业正迎来一波资本市场的集中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