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

与自然相约 第60届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作品巡展开幕

时间:2025-08-25 14:09:06作者: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杨翔菲)8月22日下午,第60届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PY)获奖作品巡展·上海站在外滩111艺术空间·华侨大楼分馆拉开帷幕。该展览由基煜基金、上海信托与野性中国联合主办,上海证券报社、上海资产管理协会、英科公益基金会特别支持。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将持续两个月,展览近百幅震撼人心的自然影像。


与自然相约 第60届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作品巡展开幕

  “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我们身边的自然和野生生物,同时也在关注不同地方的野生生物。我期待通过这样的摄影作品展,让公众看到地球丰富多彩的多样性,通过照片审视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野性中国创始人、著名野生生物摄影师奚志农表示。

  佳作云集 大展开幕

  作为全球最具分量的自然摄影赛事,WPY已走过六十载春秋。本届大赛吸引了117个国家和地区的59228幅作品角逐。最终脱颖而出的佳作,以震撼视觉定格生命百态:雷雨前夕雄狮远眺的威严、游隼俯冲猎食的精准、数百万蝌蚪在水下编织的“迁徙暗河”…… 每一幅都在诉说自然之力的磅礴与精妙。


风暴之景 / 哺乳动物行为类别 冠军

熟能生巧 / 鸟类行为类别 冠军

猞猁疆域 / 哺乳动物行为类别 冠军

生命盛宴 / 成人组总冠军

  本届赛事中,中国摄影师再创佳绩。朱兴超的《月夜暗杀》获哺乳动物行为类别高度赞扬,镜头定格月下捕猎的紧张对峙;蔡海勇的《蓝影蝶梦》以梦幻光影斩获无脊椎动物行为类别高度赞扬,展现微观世界的诗意。


月夜暗杀 / 朱兴超

蓝影蝶梦 / 蔡海勇

  WPY与中国的渊源始于2001年。摄影师奚志农凭借《滇金丝猴·幸存者》荣获“杰拉德·杜瑞尔濒危物种奖”,成为该奖项首位得主,也开启了中国摄影师在WPY舞台上的精彩篇章。至今,已有20多位中国摄影师在该赛事中斩获多个奖项。


与自然相约 第60届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作品巡展开幕

  野性中国是一家致力于记录和保护中国正在消失的自然区域和野生动植物的民间机构,长期关注濒危物种与生态环境变化,倡导“用影像保护自然”,推动公众与政府对自然保护的关注和行动。

  “我与WPY同龄,去年也亲临了在伦敦举行的第60届WPY颁奖典礼现场。今年是这个大展在上海落地的第三年,我希望通过展览的方式影响和推动中国野生动物摄影的进程。”奚志农说。


与自然相约 第60届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作品巡展开幕

  近年来,数码影像技术发展迅速,摄影行业有了巨大的变化。奚志农介绍,为纪念WPY年赛创立60周年,本届展览特别增设实物展区。通过梳理年赛发展的重要事件、代表性作品及相关设备器材,带领观众回溯1965年至今,摄影技术、设备的发展轨迹与自然摄影理念的迭代更新。


实物展区 上证报记者 杨翔菲 摄

  影像为桥 守护自然

  在开幕式致辞中,基煜基金董事长王翔讲述了自己从向往自然到投身自然影像公益的历程。“看到这些自然影像,我仿佛回到童年看《动物世界》的时光,那时对自然的向往开始萌芽。后来在肯尼亚草原,我亲身感受了大自然的震撼,也从非洲护林员身上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坚守。”

  他回顾2008年与奚志农结缘后,开始参与“影像保护自然”公益。“保护野生动物并非口号,我们要把这些美丽的东西留下来,让更多的人欣赏美丽的作品。基煜基金始终如一的公益坚持,是深刻践行社会责任,对自然和生命敬畏与尊重。”


与自然相约 第60届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作品巡展开幕

  “每年的WPY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作为摄影爱好者,我每次看到这些作品都会感到内心的震撼,有时会在一些照片前站很久进行欣赏。通过这些摄影作品,我们可以欣赏到生存的智慧,也能唤起我们对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关注与支持。”上海信托监事长方炜表示,作为金融机构,要向大自然学习,思考如何在财富传承、养老保障、科技创新中发挥独特作用。


与自然相约 第60届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作品巡展开幕

  奚志农表示,他作为大自然的崇拜者在中国的荒野追寻了超过40年。“我始终认为自己很幸运,美好的人生都是在自然中度过。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在等待、寻找和失望中度过,但是当惊喜和机会出现的那一刻,我认为这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

  开幕活动结束后,奚志农和志愿者对展品进行了导览。他深入介绍展览亮点,以专业视角解读作品,生动解析其背后的故事与生态意义。


志愿者正在为观众讲解作品 上证报记者 杨翔菲 摄

  现场观众表示,通过展览作品,更加了解大自然的伟大,将支持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与自然相约 第60届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作品巡展开幕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391859179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83129228 1870136889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83129228 1870136889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