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域

告别“重产业轻生活” 上海张江建成宜居生活圈

时间:2025-10-22 14:11:02作者:来源:解放日报

严远

以产城融合重构空间价值,用配套升级激活“夜生活”

告别“重产业轻生活”,张江建成宜居生活圈


张江有了自己的“草地音乐节”。均 资料图片

张江有了自己的“草地音乐节”。均 资料图片

十多年后的今天,“张江男”又作为一个热门词汇出现在相亲市场上,但已不再被标记为“不浪漫”“只知道上班”的赚钱机器了。

通往张江的地铁2号线后半程,“张江男”们依旧穿着五花八门的格子衬衫,大多有一张“易融于人海”的脸,可异性们见惯了南京西路上的精致海归、梧桐区的文艺青年,高学历、高收入却不善修饰的“张江男”,据说带来了真实世界里“向往的生活”。

当网友发帖相互讨教上海有哪些“优质男性出没圣地”时,“张江”高频出现在评论区。

张江,从上世纪90年代伴随浦东开发开放进入建设周期以来,不论这里的人还是物,从来没有摆脱过各式各样的刻板印象。刚刚撕下旧的标签,又有新的标签被贴上。标签背后无法被忽视的,是这片土地上长期存在的群体性单调。

张江开发初期,以产业作为单一功能,尽管经过几轮扩区、功能调整,从传统的高科技园区转型为科学城,可想要定义张江太容易了:住玉兰香苑,逛长泰广场,上班在张江药谷或集电港。张江,不只是个地名,更是一种气质,一种生活方式。

最近几年,变化正在发生。那些曾经“很张江”的标签一个个消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江正变得“平常”,开始深度融入上海整个都市生活圈。但这种“平常”,显然不是坏事。

张江的楼

能留住多少张江人?一些细节更有说服力:玉兰香苑房东“降价留人”;纳仕国际社区小户型出租率超过90%

在有经验的房产中介眼里,浦东从来不以环线定义地段,与核心产业区的距离才是地段判断标准。

尤其2017年张江科学城扩容至220平方公里后,张江成为规划人口55万的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张江的楼盘一度价格飙升。

2020年前后,张江汤臣豪园等次新房房价突破12万元/平方米,逼近甚至超越联洋、碧云等传统高端社区,成为高净值人群置业的热门选择。

不过,少量且高价的次新房供应,仅能满足小部分高收入群体。绝大多数在张江工作的人,有两种主流选择:租在玉兰香苑,或买在通勤距离超过20公里的张江以外。

玉兰香苑是张江科学城范围内一个超大的动迁社区,住着一半的本地居民和一半的租客。每月3000元租一间玉兰香苑的房子,几乎是多数张江青年初到上海的集体记忆。

成家后的张江青年,一旦把买房提上日程,第二件事就是走出张江看房。买在嘉定、青浦、临港、松江……总之,不买张江房。

这是无奈的选择。产业发展导向下的张江,成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相关科技企业的必争之地,但城市功能配置的相对缓慢又推高了有限住宅供给的价格。

人们工作离不开张江,可居住又必须远离张江,这带来了鲜明的城市潮汐现象:白天,人员以园区为一个个组团流动,一个园区就是一个小社会。可到了晚上,职住分离的现实困境让整个张江瞬间“黑灯”。

那栋矗立在中环边上的天之骄子人才公寓,曾经是每个张江人的梦想。住在这儿,意味着一个张江人可以在张江拥有“生活”。许多人排队两三年,就为能在天之骄子拿到一套小房子的租赁权。

天之骄子也是张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尝试解决“黑灯”问题的缩影。张江现有近50万人口,不能光靠增加销售类住房面积进行疏解,必须增加租赁住房供应。“十四五”期间,张江租赁住房进一步放量,仅张江集团建设运营的纳仕国际社区,就提供了近5000套大中小户型,容纳约1.5万居民。

张江的楼,究竟留住多少张江人?如果纸面上的数字不足为信,一些特别的细节更有说服力。

就在张江租赁住房大规模入市的最近两年里,玉兰香苑的租赁呈现新的供需关系,一些房东开始“降价留人”,或者重新装修提供更好的环境。

不止一家张江企业的老总松了一口气:“以前为给员工弄一套人才公寓费尽心思。现在招进来的人,自己就能在公司附近租到公寓,环境还特别好。”

目前,纳仕国际社区的小户型出租率超过90%。一些新的写字楼,比如模力社区,更是在隔壁就配套了租赁住房,连地下停车系统都是连在一起的。

张江还推出创新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土地管理的M0政策,确保25个新建产业项目可以实现生产、研发等功能混合配置。未来的张江产业空间,起步就能做到产城深度融合。

今年4月,市里出台《聚焦张江再出发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行动方案》。未来,两栋320米地标“双子塔”等产业空间,将会加速进入产业集聚期,迎接数以百计、千计的科技相关企业。届时,整个张江的生活配套、商业升级将呈现欣欣向荣的新图景。

张江的人

张江“不再男”,一些企业女性员工超过男性;“张江男”在婚恋市场开始吃香;“时尚”标签不再与张江绝缘

“张江男”的提法是怎么来的?可追溯的网络信息出现在2000年前后。历经10年发展的张江,彼时已经集聚了中芯国际、药明康德等一批行业巨头。但不同于南京西路、陆家嘴等外资商贸、金融企业员工气质,张江的员工呈现出男性居多、深居简出、专注技术等特点,在早期的网络世界里,“张江男”与美国“硅谷男”、日本“电车男”并列为典型的科技群体代名词。

到了2010年前后,“张江男”几乎成了张江人的唯一指代概念。再加上因工作压力大、园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导致张江年轻人社交圈较窄,恋爱和婚姻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焦点,甚至有不少媒体和网友把“张江男”调侃为“张江难”。

直到最近几年,张江开始变得“不再男”。采访中不少年轻人表示,现在张江的男女比例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悬殊,在一些企业里,女性员工数量甚至已经超过男性。

与此同时,“张江男”在婚恋市场开始吃香。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专注于科技创新的张江,会是未来的人才高地、财富高地。当不少行业面临薪资缩水,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依然坚挺。

张江人甚至不需要人均配置lululemon和头戴耳机,仅凭在业务交流和项目路演时的专注与自信,就能释放出最大魅力。而城市功能的跃迁,进一步使“张江男”的形象发生变化。在模力社区人来人往的一楼大堂,从人们的着装可以发现,“时尚”标签不再与张江绝缘。

园区之内三五步,就有独立咖啡馆、精致的烘焙坊、味道不错的中西餐厅。这里24小时健身房、瑜伽馆、羽毛球室提供的服务和在上海市中心的服务别无二致。

今天的张江,不仅仅属于优秀的年轻人。在张江许多社区里,随处可见带孩子的“沪漂父母”,整个张江的学前教育培训、儿童游乐设施数量明显增长。不少社区周边开始出现很有“生活感”、面向家庭的消费和休闲空间。

开在纳仕社区附近的一间画室,一年前从附近的阳光花城小区迁过来。店主想做两拨人生意:一拨是亲子家庭。“他们把孩子送过来学绘画,为了培养孩子兴趣或者有升学需要。”一拨是年轻白领。“有程序员、有律师,他们早上抱个电脑来画室,工作一会儿、画一会儿,一直到晚上回家。”

附近还有一家晒秋香堂,老板住在张江、创业在张江。“白天我把孩子送到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后,就回家办公了。门店采取预约制,有人来消费提前打电话预约,我就从租的人才公寓走过来,10分钟就能到。”

张江,渐渐从一个“单调”的工作场所,变成一个“过日子”的地方。

张江的夜

随着居住人口集聚效应显现,各种形态和规模的商业空间热闹起来,“夜张江”正成为“夜上海”的一部分

年初,张江提出建设青年科创不夜城的目标方案。

放在过去,这或许不切实际——一到晚上就“真空”的高科技园区,拿什么打造不夜城。然而,现在的张江,随着居住人口集聚效应显现,各种形态和规模的商业空间热闹起来,人们在这里感受着越来越有烟火气的“上海生活”。“夜张江”正成为“夜上海”的一部分。

在张江经营了11年的长泰广场最有发言权。每周一到周五,整个长泰广场的客群中,70%以上是产业人群。午餐,特别是晚餐的消费力使这里的餐饮比重逐步拉高到45%。费大厨、九色云野生菌火锅、山缓缓火锅等连锁餐饮的长泰广场门店都有不俗的业绩。其中,九色云野生菌火锅的上海首店就在长泰广场,凭借在张江经营期间的高坪效,积累了扩张经营的信心。

“张江毕竟有这么多人,要想办法把他们的消费留在张江。”长泰广场商业事业部总经理王明浩透露,从长泰广场开业以来,得益于张江的产业红利和人口红利,长泰广场的招商吸引力不断提升,并在一轮轮调改中,为张江人带来一家家浦东东部地区的“首店”。“现在,张江人不用出张江,就能享受到和上海很多成熟居住板块相同的商业供给。”

由于夜间消费空间持续扩展,加之张江科学城扩容后内部交通体系完善,曾经张江人“约会必去”的长泰广场渐渐不用大排长队了。半个小时车程,就可以到金桥、唐镇、孙桥、川沙等周边区域。近五年里,这些区域几乎每年都有一两个新的商业体投入运营。更不要说今年推出的陆悦天地,在紧邻“双子塔”的张江核心区域,把连锁健身房24/7 Fitness、PS普拉提、“岩时攀岩”浦东首店、“花橄体育”首个儿童室内橄榄球门店等一网打尽。随着项目年底全面开业,还将引入张江首家IMAX影厅“寰映影城”浦东首店、“盒马”前店后仓创新店、“MINISO”大型旗舰店、“鹿岛”浦东首店等超300家品牌,深度满足周边高层次人才及家庭客群的个性化消费与体验需求。

今年夏天,张江的夜生活有了更多鲜活表达——汇智国际商业中心的广场上,啤酒节的霓虹舞台上演着三周不重样的精彩;不远处的天之骄子科创社区草坪上,露天乐队演奏着轻快旋律;旁边的公益科创市集里,有人在与AI象棋高手对弈,有人亲手扎制鲜花,新鲜蓝莓与手冲咖啡的香气在摊位间流转。当纳仕国际社区的人才夜市启幕,不远处的“锶园”宠物友好公园正等待着住户带着“毛孩子”享受静谧时光。张江科学会堂的空中花园亮起灯光,集成电路的精密纹路、生物医药的分子结构通过光影技术投射在科学之门的320米高塔上,与黄浦江上的游船灯光遥相呼应……

张江甚至有了自己的“草地音乐节”。盛夏时节,十几支乐队聚在张江国创中心对面的草坪上。19时以前,莫南是集电港上班的程序员,大船是张江写字楼里一名基金经理,Tommy是科技园区一名芯片工程师;19时以后,他们换上休闲的装束,摇身一变成了乐队里的主唱、键盘手、鼓手,在草坪上席地而坐的张江年轻人的簇拥下,奏唱起心中的歌。

张江的夜晚是迷人的。有人在唱歌;有人在跑步;有人就着烧烤,在欢声笑语里感悟生活的美好;有人在实验室的灯光下,追逐未来的梦想……科技之光与人间烟火交织,以千百种姿态铺展成美好精彩的生活画卷。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杜晨薇)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391859179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83129228 18701368895 zhongguoshangrenzz@163.com zhongguoshangren0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83129228 18701368895 zhongguoshangrenzz@163.com zhongguoshangren0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