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荔湾“永庆坊·名家访谈”活动首次走出广州,亮相澳门“2025粤澳名优商品展”。
“永庆坊·名家访谈”第十六期访谈活动以“雕彩绣粤韵·版权通湾区——非遗传承人的新答案”为主题,通过非遗大师分享、战略合作签约、创新成果展示等形式,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协同发展、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创新,注入新动能。
跨界对话:探寻非遗传承的大湾区答案
本次活动由知名主持人吴宇帆主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象牙雕刻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民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广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谭广辉,与澳门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杨孟峰立足各自领域,就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分享了真知灼见。
张民辉重点介绍了牙雕技艺的当代转型。面对国际象牙贸易禁令,他创新性提出“以骨代牙”的解决方案,不仅保留了传统雕刻技艺的精髓,更赋予了这项非遗新的生命力,“技艺传承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与时俱进。”
谭广辉分享了广彩技艺的创新实践。他提到,传统需要创新表达,最近也在尝试将广彩元素应用于时尚饰品、家居生活等领域,让古老技艺走进现代生活。
同时,谭广辉与大家分享了近期与知名饮品品牌的创意合作,不仅打造了定制款广彩瓷器,还以广彩为核心视觉风格,依托门店打造了微型广彩展览角,为市民呈现了非遗艺术的精美细节与文化魅力。
杨孟峰从澳门视角,分析了非遗保护的“澳门经验”,“我们注重将非遗保护与社区活化相结合,通过学术研究、教育培训、文旅融合等多维路径,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他特别提到澳门“非遗推广”的成功经验,建议穗澳两地可以共建非遗资源共享平台。
战略合作:构建版权服务新生态
访谈持续围绕非遗传承和版权保护模式、技艺创新、青少年传承等议题展开分享。
与会专家指出,非遗保护需要构建“传承-创新-传播”的完整生态链。一方面要坚守技艺本源,确保传承的真实性、完整性;另一方面要鼓励创新表达,拓展应用场景;同时要善用现代传播手段,讲好版权保护故事。
广州市荔湾区版权局与澳门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交换了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地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和发展的合作迈入新阶段。
此外,广州市荔湾区版权局正式聘任杨孟峰担任“荔湾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推广大使”。
文|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荔宣图|通讯员提供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39185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