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竞争白热化的运动品牌市场中,众多品牌纷纷探索契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路径。而李宁公司凭借“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核心战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且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稳健业绩基本面
从行业视角来看,李宁的业绩表现与全球体育服饰市场的结构性变化高度契合。根据欧睿国际数据,2023 年全球专业运动服饰市场规模达 1753 亿美元,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 3.5%,而中国作为核心增长极,专业运动消费占比持续提升。
从业绩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48.2亿元,同比上升3.3%;毛利达到74.1亿元,同比上升2.5%,整体毛利率维持在50.0%;净利润为17.4亿元,净利率11.7%。
在运动品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原材料价格波动、消费需求多变等因素影响下,李宁能保持营收增长和稳定毛利率,彰显了其战略的有效性与抗风险韧性。
从品类维度深入分析,跑步、篮球、综训三大专业运动品类成为业绩增长的中流砥柱,零售流水占比高达67%。跑步品类表现尤为突出,实现零售流水增长15%,上半年全渠道专业跑鞋销量强势突破1400万双,其中“超轻”“赤兔”“飞电”三大核心系列跑鞋上半年销量突破526万双。
在2025北京半程马拉松中,李宁跑鞋在90分钟内完赛跑者中的穿着率占比高达61.35%,荣登榜首。综训品类借助“航天速干”和“航天防晒”科技实现产品升级,零售流水同比增长15%。
篮球品类贡献了总流水的17%,通过专注专业篮球、“韦德”以及“反伍”三大产品系列,借助科技创新与球星效应,稳固了市场影响力。
羽毛球品类经过多年深耕,在服饰、球鞋以及器材领域全面发力,尤其在球拍和拍线销量上保持高增长,专业级高端球拍销量位居行业前列。乒乓球品类凭借产品迭代升级与全球赛事营销,在专业竞技和大众消费市场双向巩固品牌专业形象。
在渠道布局上,截至2025年6月30日,李宁门店(包含李宁品牌及李宁YOUNG)数量达7534家。公司不断优化渠道结构,在高层级市场,与顶级商业体及头部奥莱项目深化战略协同,推进创新店型规划与布局。在新兴市场,积极实施深度拓展,优化渠道层级布局,有效扩大市场占有率。
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运动品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线下门店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提供消费体验、品牌展示等。李宁通过优化门店布局,在不同市场层级采取差异化策略,既能在高端市场提升品牌形象,又能在新兴市场快速渗透,这种渠道优化策略符合行业发展方向,为品牌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库存管理成效显著,全渠道库销比稳定维持在4个月,公司库存周转天数为61天,同比减少1天,库龄结构健康,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电商运营方面,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专属营销IP打造和大促节点精准布局,线上直营流水实现高单位数提升,成为集团业务增长的重要动力。
“单品牌、多品类”战略
为实现“单品牌、多品类”战略,李宁公司在多个关键领域持续发力。最突出的就是品牌科技研发和顶级运动资源布局。
在研发投入上,近10年来,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38亿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7%。强大的研发实力为多品类产品的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使得李宁能够在不同运动品类中推出具有科技含量与性能优势的产品。
在运动资源方面,李宁积极与顶级专业运动资源展开合作,成为2025-2028年中国奥委会及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合作伙伴。围绕这一顶级资源,李宁推出“中国荣耀,李宁同行”主题营销活动,并在全国超过5200家门店落地,极大地强化了品牌的专业运动形象。同时,宣布与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携手,推动航天科技赋能运动创新,将航天科技应用于专业运动装备,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与独特性。
李宁集团联席CEO钱炜表示,李宁对中国奥委会合作的定位,不是短期的、即时性的,不是今天投入、马上就有回报,而是将其作为一家综合性专业运动品牌对中长期发展投入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国奥委会的资源不是单纯的运动资源的赞助,而是着眼于对品牌整体运动资源体系化建设以及为品牌带来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动力。
前瞻性布局新兴运动品类
近年来,羽毛球市场持续火热,而2025年匹克球成为新兴的热门运动项目。李宁公司在这两个领域的布局,充分展现了其战略眼光与单品牌发展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自2009年起,李宁便开始在羽毛球品类进行深度布局。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在服饰、球鞋以及器材领域全面开花,取得了突出的市场表现。在球拍和拍线销量方面保持高增长,专业级高端球拍销量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李宁在羽毛球产品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对羽毛球运动特性与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通过赞助专业赛事、签约顶尖球员等方式积累的品牌口碑与专业形象。在羽毛球品类的成功,不仅为公司贡献了可观的业绩,还进一步丰富了李宁品牌的专业运动内涵,强化了品牌在持拍运动领域的技术与品牌优势,为拓展其他持拍运动品类奠定了坚实基础。
钱炜表示,羽毛球业务的增长不是意外,而是李宁过去十多年培养这个品类不断提升专业功能、科技研发带来的具体结果表现。
2024年,李宁公司前瞻性地开始布局匹克球领域,成为中国市场最早介入该领域的综合性运动品牌之一。目前,已初步完成产品、渠道及运动资源整体匹配的业务搭建。
尽管匹克球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但李宁凭借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深厚积累,尤其是在持拍运动品类上的技术支撑,有望推动该品类实现快速拓展。
在羽毛球品类中积累的球拍设计与制造技术、对持拍手型与发力特点的研究成果等,都可以在匹克球产品研发中进行借鉴与创新应用。这种跨品类的技术迁移与应用能力,是李宁单品牌发展模式的显著优势之一,能够有效降低新品类的研发成本与市场风险,加快新品类的成长速度,实现品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全面深耕专业运动市场
李宁公司始终将专业运动市场作为核心发展方向,通过一系列举措在专业运动领域建立起强大的品牌壁垒与市场竞争力。
从专业运动品类布局来看,目前已覆盖跑步、篮球、综训、羽毛球、乒乓球和运动休闲六大核心品类,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新兴的户外、网球和匹克球等品类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多品类布局使得李宁能够全面满足不同消费者在各类专业运动项目中的需求,扩大品牌在专业运动市场的覆盖面。
在专业产品比例上,得益于长期的专业运动定位聚焦以及科技研发积累,上半年李宁专业产品收入占比持续增长至超60%,成为驱动业务增长的关键因素。鞋产品收入占比达到56%,进一步凸显了在专业运动装备领域的优势。
以跑鞋为例,上半年助力签约运动员在国内外跑步赛事中斩获44项冠军,84次登上领奖台。在马拉松赛场等专业运动场景中,李宁跑鞋以出色的性能表现赢得了跑者的信赖。如在2025北京半程马拉松中,李宁跑鞋以61.35%的占比成为90分钟内完赛跑者中穿着率TOP1的品牌。
李宁公司的“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战略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性与长期价值。
通过持续深耕专业运动市场,以消费者心智为导向推动产品创新,前瞻性布局新兴运动品类,优化渠道与库存管理等一系列举措,李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健。
正如里斯在《品牌的起源》中所言,“品类是品牌的冰山基座”,李宁通过单品牌之下品类的深度经营,正在构建自己的市场护城河。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39185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