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体育中心人声鼎沸,135名中学生齐聚一堂,来自深圳、香港,还有美国、英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年轻人不是来打球的,而是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湾区‘法’展创明—青teen讲场”。这场为期两天的法治交流活动,热闹非凡,让人眼前一亮。
活动主打“识法”交流,用全英文对话,气氛轻松又国际化。学生们置身其中,像在玩一场法律知识的闯关游戏。主办方深圳市司法局和香港律师会精心设计,想让这些青少年在交流中开阔眼界,了解法律的魅力,站上国际舞台的底气更足一些。
第一天,学生们组团去了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走进庄严的法庭,他们亲眼看到法官席、法槌,还有大屏幕上播放的庭审视频。讲解员介绍说,这里处理的案件有些涉及跨境贸易,展现了中国法律的严谨和公平。学生们听得很认真,有的还掏出笔记本记下要点。
接着,他们来到深圳国际仲裁院。工作人员讲了个真实案例:一家外国公司和深圳企业有合同纠纷,通过仲裁快速解决了问题。学生们瞪大眼睛,觉得法律原来离生活这么近,能帮人公平解决问题。这趟参观让他们对中国的法治成就有了直观的感受。
第二天,活动移到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学生们在这儿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演讲比赛。主题围绕“一国两制”下,香港如何借体育和法律的优势,提升国际地位。有的学生讲到香港可以举办更多国际赛事,吸引全球目光;有的说法律服务能让香港成为亚太地区的“法律中心”。台上妙语连珠,台下掌声不断。
演讲完,大家还去高校食堂吃了顿地道的饭。红烧肉、麻婆豆腐、青菜炒蘑菇,摆满桌子的菜让外国学生直呼过瘾。吃饱喝足,他们又去了中国华润大厦参观。这栋高楼是深圳的地标之一,学生们站在观景台上,俯瞰整个深圳湾,感叹城市发展的速度。
这场活动不只是走走看看,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学生们通过交流,明白了法律不只是冷冰冰的条款,还能像一座桥,连接不同文化和国家。比如,一个香港学生说,他以前觉得法律很遥远,这次活动让他发现,法律其实就在身边,保护大家的权益。
活动背后还有个大目标——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和香港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年轻人更懂法,更有国际视野。数据也挺亮眼:这次活动吸引了36所国际学校参与,覆盖14个国家和地区,影响力杠杠的。
对这些青少年来说,活动就像一颗种子,种下了法治的观念。主办方说,他们希望学生们从小就懂得用法律思维看问题,带着同理心和责任感成长。将来,这些年轻人或许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生力军。
活动虽然只有两天,但意义不小。学生们不仅学到法律知识,还感受到深港合作的活力。比如,前海法院处理的案件中,70%以上涉及跨境合作,这让学生们看到大湾区融合的潜力。深圳国际仲裁院的数据也很硬核:2024年,他们处理了超过2000件仲裁案件,金额高达数百亿元。
这场活动还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让年轻人用自己的语言谈法治。演讲比赛上,一个英国学生讲到,他在香港生活了三年,觉得“一国两制”让香港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中国根。这种直白的表达,赢得不少点赞。
说到深港合作,这活动是个缩影。深圳和香港,一个是创新之城,一个是国际金融中心,强强联合,碰撞出不少火花。学生们在交流中感受到,法律不仅是规则,还能推动城市之间的合作,让大湾区更紧密地连在一起。
活动结束时,学生们意犹未尽。有的说,回去要跟同学分享这次经历;有的已经在琢磨,未来要不要学法律,当个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主办方透露,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类似的活动,鼓励年轻人多参与,培养法治意识和家国情怀。
这场法治交流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青少年的心田。法律不再是课本上的枯燥文字,而是活生生的工具,帮他们理解社会,走向世界。大湾区的未来,需要这样的年轻人,带着热情和责任感,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