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印刷遇上非遗文化,一场贯通技术脉搏与文化基因的探索,正在泉州开发区里生动上演。7月9日,由泉州开发区组织开展的“智启西区·创见未来”工业研学主题活动,以科技文化为主线,串联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和非遗文化体验的多元场景,为园区职工子女暑托班开启一场可感知、可体验、可互动的深度研学体验。
“哇——!”在泉州开发区智能产业园的赛牡丹科技产品展厅内,60多位小朋友齐刷刷发出惊叹,都被眼前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所吸引。这些印有海丝非遗元素的冰箱贴、T恤、杯子、书签等产品,是以先进的热转印工艺和喷墨技术制作而成。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孩子们在数字喷印车间仅需15秒就能完成喷印,把图案精准印在帆布袋上。
“一滴墨水是如何形成的?”“冰箱贴是怎么做的?”在工作人员的专业讲解下,小朋友们深入了解数字喷印的原理和技术优势,看着那些精密的设备有条不紊地运作,充满对现代数字印刷技术的好奇,加深了他们对现代印刷“快、准、智”的印象。
而现场最火爆的当数AI绘画区,只需1秒就能把一条线条变身成“龙”。“我最喜欢画龙环节,我画一笔,它就会生出很多不一样的图。”陈同学开心地说到。在未来教室里,小朋友们把科技玩出了新花样,将自己亲手画的“神兽”,打印在冰箱贴上,成为专属纪念品。
当科技之“智”与传统之“美”相互交融,非遗文化的融入便更添意蕴。在文化活动服务中心里,《小沙弥下山》和《钟馗醉酒》两部泉州提线木偶剧作轮番上演,妙趣横生的木偶表演引得小朋友哄堂大笑、赢得阵阵掌声。表演结束后,小朋友们还上台体验如何操控木偶,直接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一根丝线,承载着匠人心血;一缕药香,凝聚着传统智慧。本次研学还精心设计养生香制作和书签印制手工活动。在DIY制香中,每个孩子都专心致志,通过捏、揉、擀、拓印、脱模等步骤,近距离体验香牌制作工艺,感受香文化的魅力,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播在他们心田。
据了解,此次研学活动是泉州开发区全新打造的西片区工业研学主题线路,以“对比演进、深度互动、文化科技融合”为核心,串联传统工艺与现代智能的印刷科技探索,实现科技与文化的深度交融,以增强对“中国智造”的认同感和对文化传承的敬畏心。
未来,泉州开发区将发挥区位优势,持续深挖工业资源,增加点位企业,不断丰富研学活动、串联研学路线,开发更多“可参与、可带走、可回味”的体验场景,以创新之笔,书写工业旅游的新篇章,打造工业旅游的新名片。
来源:泉州开发区
【来源:闽南网】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