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胜玉
仲夏时节,在云南富源产业园区,某水泥生产企业“零外购绿电工厂”的智能生产线正高效运转,铝合金生产线上的机械臂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精准焊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此碰撞出“绿色”的火花,共同书写富源产业转型升级的“绿色答卷”。
云南富源产业园区。
近期,上述水泥企业举办的以“六零智造·绿建未来”为主题的“六零绿色建材日”公众开放日活动中,参观人员深入生产区域观摩窑磨智能专家系统运行,近距离感受精准应用智能调控技术为企业生产带来的便利。步入中央控制室,借助可视化数据平台,参观人员对生产全流程的实时监测机制与精细化管控模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据介绍,该公司通过实施余热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项目,形成40MW总装机容量,建成西南片区首个“零外购绿电工厂”,实现清洁能源自给自足。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协同创新,该公司已在智慧生产、新能源综合应用及超低排放改造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这也让这个“零外购绿电工厂”成了富源产业园区绿色转型的样本。
在20公里外的有色金属加工区,产业发展的脉搏同样强劲:山西某铸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特高压绝缘体与5000万件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签约落地,某铝合金工业制品有限公司超强铝合金新材料建设项目如火如荼推进……目前,富源铝产业已形成“废料回收—熔炼再生—高端制造”的发展闭环,今年绿色铝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汽车零部件生产车间。
产业变革,离不开富源立足发展定位和资源优势推进制度创新、激活发展动能的不懈努力:以落实“3815”战略发展目标为纲、以“310工程”为抓手优化产业生态;将煤炭绿色开采、铝精深加工等13个优势产业纳入《富源县重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优化“两图一谱三库六清单”;成立工作专班护航产业发展,创新建立“4+11”推进机制;推进53个煤炭开采及洗选业项目建设,提升煤炭开采及洗选效率,预计今年原煤产量达1800万吨,洗选加工率可提升至50%。在富源这片经济发展热土上,曾经裸露的煤矿边坡如今已被葱郁的植被覆盖,铝合金工厂屋顶的光伏板熠熠生辉,水泥厂区创新应用替代燃料成效显著……
一个个场景共同“拼”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绿色拼图”。曾经依靠“黑色黄金”崛起的富源,如今正以智能化生产线为笔、以循环经济为墨,在滇东大地上书写着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交融的崭新篇章。(秦钰、夏关正 文/图)
来源:富源县融媒体中心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