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企业

山东省属企业改革提速加力

时间:2025-04-28 14:53:34作者:来源:山东省国资委

   国企改革,重在活力和效率。当前,山东国资国企正在聚焦功能使命性改革、体制机制类改革进行重点突破,打破思维定式、破除路径依赖,努力做到技术高人一档、产品强人一等、服务胜人一筹,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

  山东产权集团制定了17项制度,包括《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管理办法》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工程工作方案》,全面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山钢集团总部则实行全员起立、择优上岗制度……目前,山东省属企业员工市场化公开招聘率、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覆盖率等常态化保持100%。

  2024年,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山东国资国企系统迎难而上,提质增效:山东省属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高达59万元/人,超出全国省级监管企业平均水平10.6万元/人;营业现金比率也达到7.25%,领先全国省级监管企业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烟台、青岛、济南、济宁市属企业利润总额均在40亿元以上,东营、威海、聊城利润总额同比实现翻番。

  用人看本事,经营看效益。山东围绕“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省属企业今年的总体经营目标定为“两增一降四提升”:主业收入与利润总额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率下降并保持稳定,同时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及营业收现率均稳步提升。引导企业在适度做大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经营质效。

  当前,山东省国资委正在组织各企业对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进行自评,对照评估内容,逐项查漏补缺,全面提升各治理主体作用发挥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今年山东将着力健全财务、采购等重点领域制度体系,实施“增强制度意识 强化制度执行”专项行动,强化企业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力度。探索建立“全员、全级次、全口径”薪酬管理体系,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各级企业负责人薪酬,鼓励企业在保持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提升,推动实现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山东国企正加速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融合步伐。浪潮集团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冶金、机械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山东重工打造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2.28%的柴油机,以技术突破重塑行业标准。山东省国资委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对研发投入视同利润考核,该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三年保持2.8%以上高位运行。

  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山东建立省属企业"强省会""强海洋"双轮驱动机制。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内,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入驻高新技术企业53家;青岛国际招商产业园中,山东港口集团打造的铁矿石"船铁直转"新模式,使物流成本下降12%。鲁西矿业与菏泽市共建新能源材料产业园,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破题。

  监管体系持续优化升级,山东省国资委建成穿透式国资监管平台,对28户省属企业实行"红黄蓝"动态预警。在济宁能源试点职业经理人"对赌协议",将任期目标与超额利润分享比例挂钩,前三季度该企业吨煤成本同比下降15.6%。针对混改企业特点,山东创新推出"党建入章、清单管理、文化融合"三位一体治理模式,水发集团通过"揭榜挂帅"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水务板块市场占有率跃居全国前三。

  人才强企战略纵深推进,"齐鲁英才"工程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1700余人。山东黄金实施"井下工匠"特殊津贴制度,一线技术工人流失率下降40%;山东国投试点"科学家工作室",赋予领军人才团队组建权、技术路线决定权。省属企业建成47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潍柴动力"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已形成专利集群300余项。

  面对绿色转型要求,山东能源集团建成全国首座退盐还光生态修复光伏基地,华鲁集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年减排量达30万吨。省属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较2020年下降18.7%,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千万千瓦。在"双碳"目标倒逼下,山钢股份莱芜基地建成全球首条型钢智能清洁生产线,工序能耗优于国家标杆值11个百分点。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