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常州市新北区录安洲长江码头,500辆比亚迪海鸥汽车“出厂即出海”,短驳至太仓后转运巴西。今年以来,比亚迪常州基地一期持续满产,3月产量达3.5万辆,创历史新高。根据最新数据,一季度基地累计下线新能源整车7.8万辆,增长超80%,这一成绩得益于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比亚迪常州基地的强劲产能。
“一辆车”驶向全球,带动千亿级产业链“拔节”生长。比亚迪常州基地所在的常州高新区,拥有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超2000家,规上企业300余家,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产业链磁吸效应,1—3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合计完成产值278.5亿元,同比增长18.5%。
4月16日,常州富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系统PCBA研发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在拿到“五证五书”后第二天顺利开工,这也是今年该区第5个实现“拿地即开工”重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达3亿元,旨在打造一条年产200万套汽车PCBA控制器的智能化生产线,并同步配套建设一个高水平的研发中心。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约6.5亿元。项目负责人说,“2小时供应链是吸引我们落户的理由,‘高新服务’给了我们持续发展的信心。”
面对今年关税“压力测试”,常州高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坚持“先做好自己的事”,一条路走不通,就多试几条。区经发局迅速行动,对全区176家‘1115’企业及进出口重点企业展开深入调研,通过精准对接,为每家企业量身打造政策宣讲方案;针对区内部分企业面临的‘不出海,便出局’的严峻形势,新北区商务局积极梳理企业需求,总结堵点难点,并举办多场针对性培训,为拟出海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与电商平台等多方携手,共同推动‘出口转内销’战略的实施;借助广交会等平台,常州高新区积极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国家市场,与泰国、沙特等多个国家的采购商成功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今年一季度,该区完成进出口371.1亿元,同比增长23.1%。
在产业链协同创新方面,常州国家高新区再添新动能。4月26日,常州星宇车灯智能制造基地正式投产智能化LED模组生产线,该项目通过5G+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将车灯产品交付周期缩短30%,为比亚迪、理想等整车企业提供即时化配套服务。数据显示,目前全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已达62%,较去年同期提升8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正成为突围关键。常州高新区依托江苏省新能源汽车智慧能源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中科院物理所等科研机构,在固态电池、智能座舱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蜂巢能源研发的二代短刀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200Wh/kg,已通过欧盟ECE R100认证,首批产品将于三季度装船发往慕尼黑。
面对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政企协同构建碳管理体系。5月8日,常州高新区上线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碳足迹管理平台,覆盖从锂矿开采到整车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监测。恩捷新材料通过该平台获得法国雷诺的碳中和认证订单,首批价值5亿元的隔膜产品将于本月下旬启运勒阿弗尔港。
人才培育体系也在同步升级。常州工学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迎来首批"订单式"培养的300名毕业生,其中85%已与区内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同时,德国莱茵TÜV集团新能源汽车检测认证培训中心正式落户,预计每年可为长三角地区输送500名国际认证工程师。
随着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提速,常州高新区正加快构建"研发-制造-服务"三位一体生态圈。规划显示,到2025年将形成年产1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能力,培育5家百亿级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及智慧能源产业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