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投研

背靠国寿、3.7万亿规模广发银行,为何股权仅作价3折拍卖

时间:2025-07-04 13:46:18作者:来源:财经野武士

最近,阿里资产交易平台接连上架了三笔即将开拍的广发银行股权。这三笔股权分别来自两家股东,其中一家早在2022年就已被申请破产重整,持有的广发银行股权也被拆分成两份进行拍卖。

近几年,广发银行的股权频现拍卖台,却大多以流拍收尾,而此次即将开拍的股权中,也有起拍价一降再降却依然多次流拍的,这导致这三笔股权的起拍价从2.82元每股到9元每股不等。

侧面反映广发银行股权在资本市场的流通困境,以及投资者对该行业绩表现、成长性等方面都持保守态度。


背靠国寿、3.7万亿规模广发银行,为何股权仅作价3折拍卖

01

每股净资产稳定上升,股权价值缩水

根据拍卖信息,其中一笔股权是1900万股记名股票,起拍价为1.71亿元,平均每股起拍价9元,股权持有人是厦门恒星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恒星汇智能科技”),将于7月21日开拍。

竞买公告也对这笔股权起拍价设置为9元/股进行了说明——厦门恒星汇智能科技一共持有广发银行2140万股记名股票,并在破产后对该笔记名股进行了股票资产价值咨询。

价值咨询的基准日是2022年11月29日,彼时得出的价值结论是2140万股股票的市场价值为1.926亿元,即每股9元。所以这笔股权的评估价与起拍价一致。

而一同上架的另一笔240万股记名股票,持有者同样是厦门恒星汇智能科技,这240万股股票的评估价为2160万元,同样是每股9元,但起拍价只有677.83万元,相当于每股2.82元起拍。

前者以评估价起拍,后者起拍价大打折扣,这两笔股权之间如此大的起拍价差距,是因为240万股这笔股权已经经历过多次流拍。

这笔股权首次拍卖是在2024年10月,彼时的起拍价同样等于评估价,以2160万元起拍,吸引了上千次围观却无一人出价。

此后,这笔股权又重新上架了9次,每次上架的起拍价都较前一次打了折扣,最新一次起拍价只有首次起拍价的31%。

第三笔股权是广州市豪煌贸易有限公司持有的387.9122万股,评估价为2560.22万元,折合每股6.6元,此前也经历了两次流拍,目前已进入变卖程序,于7月3日上午10时开始拍卖,起拍价为1433.72万元,只有评估价的56%。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笔股权的资产评估报告出具于今年2月,与第一笔股权价值评估基准日间隔了2年多,股权价值从9元缩水到6.6元。

但是,根据广发银行各年年报,该行2021年-2024年各报告期末的每股净资产依次为11.91元、12.02元、12.71元、13.72元,每股净资产呈稳定上升趋势。

股权估值与账面价值背离,一方面是因为资本市场流动性收紧,银行估值普遍折价,广发银行自然难以幸免。

另一方面,广发银行自身经营业绩承压,2021年-2024年,该行的营收同比增速依次为-6.98%、0.33%、-7.29%、-0.63%;归母净利润增速依次为26.53%、-11.15%、3.16%、-4.58%,营收缩水明显,净利润增长也不够稳定。

这一业绩表现,也容易让市场对广发银行的成长性产生质疑,盈利预期偏向悲观。

02

股权流拍,根源在ROA和股息率偏低

去年以来,广发银行频繁有股权登上拍卖台,这些股权的数额都不算大,其变动对广发银行的经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截至2024年,该行有6户股东被质押的股权涉及司法冻结,占总股本的1.386%,主要股东所持股份都没有股权质押或冻结情况,股权结构仍较为稳定。

但这些上架拍卖的中小股东所持股权,大多都以流拍收尾,如已经流拍了9次、本次是第10次拍卖的厦门恒星汇智能科技所持240万股股权。

投资者对广发银行股权敬而远之,或与广发银行的股东回报、股权集中度等有关。

纵观最近五年广发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2020年还是7.72%,此后连年下滑,2024年下降到了5.31%。

反观招商银行为12.89%,华夏银行为8.1%,资产规模稍逊广发银行的浙商银行也达到7.88%,广发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在股份制银行当中处于中后段。

一方面,与每股收益相比,广发银行的分红比例并不高。2020年-2024年,广发银行分别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息0.77元(含税)、0.813元(含税)、0.78元(含税)、0.804元(含税)、0.767元(含税),股东每年只能获得每股不到一毛钱的分红。

即便投资者以此次三笔股权中的最低起拍价2.82元/股成交,该投资者的股息率也不到3%,而目前国内多家上市银行的股息都在6%左右,谁的股权更有价值,一目了然。

在银行股估值普遍偏低的背景下,广发银行长期偏低的分红水平难以让中小股东获得稳定回报,对投资者也会缺乏吸引力。

另一方面,广发银行的股权较为集中。截至2024年末,该行一共有1747户股东,其中,法人股东454户、自然人股东1293户,而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就高达90.043%,剩下1293位自然人股东和444户法人股东合计持股不到10%。

中国人寿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广发银行的董事长均由中国人寿董事长兼任。截至目前,该惯例已持续四届。

中国人寿作为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天然具有长期投资和风险管理的思维特征,在对广发银行控股和业务协作当中,势必会影响广发银行的战略思维导向。

中国人寿更倾向于从自身的保险业务出发,考虑如何通过广发银行来优先拓展保险业务,而广发银行的利益很可能会放在次优级,况且中国人寿也只是持有广发银行 43.686%的股份,并非全资控制。

基于对中国人寿与广发银行的业务关系疑虑,加上当前售卖的广发银行股权偏少,即便购入后联合其他中小股东的投票,也不足以影响经营方针和分红决策,分红与话语权都不占优势,投资者自然也就对广发银行股权敬而远之。

03

王牌业务颓势明显,财富管理未形成特色优势

对广发银行自身,与第一大股东的高度协同,还在一定程度上让该行丢掉了自身优势。

2016年,中国人寿以233.12亿元的总价,收购了花旗集团和IBM持有的全部36.48亿股广发银行股份,将广发银行纳入集团成员单位。

同样也是在2016年年报,“银保协同”超过“打造零售银行”,排在了广发银行的战略布局首位。

中国人寿入主前,广发银行第一大股东花旗集团似乎是想在零售金融业务板块发力,彼时广发银行的定位是“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佳零售银行和最高效中小企业银行”。

2014年,广发银行的“个人银行及信用卡业务”(零售业务)收入为206.6亿元,税前利润为85.08亿元,都远高于公司银行业务和资金运营业务,分别占总营收、总税前利润的46.28%、57.02%。

2015年,广发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为277.9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4.54%,营收贡献提升到50.78%。

而国寿入主后,广发银行将战略重心倾斜到“银保协同”,2016年,广发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为288.85亿元,仅同比增长3.92%,增幅骤然放缓。

这之后,广发银行的零售业务便再难现高增长。2024年,该行零售业务收入为313.5亿元,同比下跌16.34%。

而作为零售业务重要组成部分的信用卡业务,也在逐年衰退。

2021年-2024年,广发银行信用卡的透支贷款期末余额依次为4523.45亿元、4396.89亿元、4248.79亿元、3928.46亿元。

信用卡使用率分别为35.89%、34.08%、33.25%、32.44%,都出现明显下滑。

但不良率却从2021年末的1.54%上升到2024年末的2.19%,曾经引以为傲的信用卡业务,逐渐泯然众人。

这厢零售业务特色不再,另一边,银保协同也难以在广发银行的业绩中得见成效。

在业务协同方面,中国人寿陆续为广发银行引入超百款寿险和财险产品,致力于将其打造为服务保险业特色银行。

从优势来讲,银保协同可以为广发银行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贡献财富管理收入,而从实际业绩成果来看,该行的财富管理仍未形成特色优势。

2024年,广发银行的财富管理规模实现历史突破,年末零售AUM较年初增长9.64%,代销理财规模也较年初增长12.97%。但该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依然同比下降7.43%,只录得109.74亿元。

收入端,广发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大头依然是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占收入端的70.26%,代理业务、债券承销等财富管理业务相关手续费收入占比并不高。

其中,代理业务手续费同比下降13.19%,托管业务手续费同比微增1.01%,债券承销手续费同比下滑26.95%,2024年表现并不出色,高附加值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从经营分部业绩来看,“资金运营及其他业务”包含银行同业业务、债券投资买卖、托管服务、资产管理服务、外汇买卖、权益投资等业务,2024年该业务实现营收156.97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22.67%。

股权的流通性如何某种意义上也是市场对银行的态度体现,对于当前的广发银行而言,或许应正视业务结构、战略定位的失衡,摒弃“保险+银行”简单叠加模式,更有效地利用大股东的资源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