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城市

2025“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周开营

时间:2025-08-12 13:40:58作者:来源:人民网

李丽萍

8月10日,以“媒见多彩贵州 促进心灵融通”为主题的“2025‘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周活动在贵州民族大学开营。15名来自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贵州传媒职业学院的中国学员与15名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学员齐聚一堂,亲身感受贵州文化的魅力,体验产业发展的脉动。


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

“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系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青少年交流品牌项目,于2021年正式启动,由贵州省教育厅出资,贵州项目高校实施。此计划每年资助至少100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到贵州开展短期交流研学,让参与项目的青年通过交流学习,了解贵州、增进友谊,更好践行“知”与“行”的统一。

此次“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由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贵州传媒职业学院共同承办,以“媒见多彩贵州·促进心灵融通”为主题,秉承彰显贵州丰富的“多彩”文化系统,讲好中国故事、唱好贵州旋律的主要宗旨,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刻画进贵州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之中。本次活动主要设有“智媒赋能 协同发展”文化传播交流会、“黔货出山”直播体验课、“贵州之红”文化传播课、“贵州之蓝”蜡染作品工艺体验课及“光影连接你我他”户外影像交流课等课程。通过喜闻乐见的精品教育形式,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年轻人的凝聚力,推进国际教育交流创新。


贵州民族大学欧东花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对民族服饰展品进行介绍。

贵州民族大学欧东花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对民族服饰展品进行介绍。

交流周的首站实践课堂设在了贵州民族大学欧东花非遗服饰文化馆。该文化馆由贵州民族大学与国家级非遗苗绣传承人欧东花女士携手打造,是一座融“藏品保护、学术研究、教育传承、创意孵化”于一体的民族文化殿堂。这里珍藏的每一件服饰,都是穿越百年的“无字史书”;每一针绣线,都在讲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故事。

欧东花非遗服饰文化馆内的绚丽苗服,让留学生们沉醉于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长廊。馆内,留学生们纷纷换上了精美的贵州苗族服饰。越南留学生阮氏青书更是对身上的苗服爱不释手:“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里的苗族服饰,特别是走起路来,头上的银帽会叮叮当当地响,声音很好听!”伴随着银饰清脆悦耳的“叮当”声,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服饰拍摄活动火热展开,留学生们利用镜头展示着苗服之美,体验着跨越国界的文化碰撞与交融。


越南留学生邓月娥展示身上的苗族服饰。

越南留学生邓月娥展示身上的苗族服饰。

贵州苗姑娘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贵州本地食材为核心、主打民族风情的店铺,学员们不仅品尝到了极具贵州风味的折耳根、香辣脆、刺梨糖以及益肝草,还体验了“黔货出山”模拟直播带货。越南留学生黎道重在品尝折耳根和香辣脆后,竖起大拇指,并连连称赞。舌尖上的贵州,让东盟青年对这片土地有了更直接的认识。


开营仪式合影。

开营仪式合影。

本次活动以文化为媒,体验为桥,搭建起了中国与东盟青年心灵相通的平台。(文/邓思锐、李承晋 图/宋盛熙、吴文军)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391859179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83129228 1870136889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83129228 1870136889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