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锋
10月10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杨武乡石平村在千亩小黄姜种植基地首次引入无人机“飞防”技术,开展规模化植保作业。这一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以“省工、省时、省钱”的显著优势,突破了传统农业管理的局限,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有力助推小黄姜增产增收。
西秀区杨武乡科技赋能小黄姜产业增产增收。
在杨武乡石平村连片的小黄姜示范基地上空,一架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匀速飞行,将雾化的药剂精准、均匀地喷洒在姜田上。这是该乡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所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对于首次使用无人机“飞防”带来的效益,基地负责人黄德友算了一笔明白账。
西秀区杨武乡科技赋能小黄姜产业增产增收。
杨武乡小黄姜种植基地负责人黄德友:“我们使用无人机‘飞防’有三大好处:省工、省时、省钱。一台无人机一天能够打药200多亩至300亩的面积;二是省钱,无人机的浓度低,喷雾效果好,用药成本相对人工要节约三分之一;还省时,下雨天雨水过多的时候,人工打不了药,我们用无人机一天半就能完成,给农户带来更便捷的效益。农户可以很快速地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问题。”
这场“飞防”首次实践,是杨武乡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次有力见证。站在产业发展的新起点上,杨武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着更为长远的考量。
西秀区杨武乡科技赋能小黄姜产业增产增收。
杨武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娄启超:“今天是我们首次引入这个无人机飞防技术,它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提高生姜的增产增收。下一步,我们将把这些新型的农业产业技术推广到不仅生姜,还有茄子、粮食种植等农业产业方面。”
科技赋能,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农业的面貌。无人机在杨武乡姜田上空飞行的轨迹,不仅绘制出一幅现代农业的智慧图景,更承载着农户们对丰收的期盼,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力。(图/文 谭可青)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391859179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83129228 18701368895 zhongguoshangrenzz@163.com zhongguoshangren0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83129228 18701368895
zhongguoshangrenzz@163.com zhongguoshangren0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