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广州从化南平村,满园荔枝丰收正忙。这个以“村企合作”模式发展文旅产业、实现美丽蝶变的山村,迎来了一群充满活力的暑期“三下乡”大学生——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学生会的“粤韵创心队”。作为为南平村“量身定制”文创方案的实践团队,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将历时半年的创意成果带回乡土间,用青春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
青春巧思:为乡土之美注入创意设计
团队与南平村的缘分始于去年十月的一次思政实践。在调研中,队员们敏锐地发现,南平村的文旅发展虽已初具规模,却缺少一套能彰显当地品牌特色的文创产品。一个想法由此萌芽:为这个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静修小镇”,量身打造一套专属的文化名片。
团队返校后,立刻挖掘南平村的山水风光与人文底蕴,着手设计南平“文创蓝图”。无论是荔枝的清甜、温泉的悠然,还是“山泉林溪石”的自然瑰宝、独特的人文建筑风貌,都化为设计的灵感。历经半年多时间、数十次修改与打样,一套包含荔枝香片、帆布袋、亚克力立牌、旅游三折页等12个品类的系列文创产品最终诞生。
文创产品初次亮相,便受到当地的一致好评。“南平村当前正迫切需要一套成体系、能够有效嵌入产业运营的本地文创产品。”温泉镇驻南平村工作组组长鲁新旺说,“大学生们带来的产品形式活泼、紧扣乡土,品类兼具实用性与吸引力,值得点赞!”
公益实践:在乡间互动中检验创意成果
为了让创意真正落地,团队在南平村开展了为期六天的公益推广活动,摊位一经开放便聚集了大量人气。团队精心策划、丰富活动形式,“捡垃圾换文创”环保公益活动通过新颖的方式,引导游客与村民共同参与景区环境治理;荔枝文化主题推广活动通过有趣的荔枝绘画、蒙眼识果和知识问答等环节,有效提升了南平农产品的品牌认知度。
得益于别出心裁的文创产品和独具特色的活动理念,这场公益推广迅速点燃了村民和游客的热情,大家纷纷自发拍照分享,助力文创“出圈”。在六天活动期间,近330名村民和游客参与其中,团队累计送出文创产品1000余件,并带动回收了约50公斤垃圾。
这场线下互动,不仅推广了生态环保理念,更为团队提供了宝贵的一手反馈,外地游客、本地村民、外来创业的“新村民”都积极地为产品改良建言献策。队员梁宗源介绍称:“有游客建议我们把南平村导览图融入到旅游三折页中;还有经营小吃店的本地创业者建议我们可以把当地的美食融入文创。”这些来自乡土的真实声音,为后期文创的改良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干中学”:探秘产业兴旺的发展来时路
这场实践不仅是带来一套文创,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一场脚沾泥土的生动课堂。为全面理解南平村的发展脉络,团队深入田野,广泛走访了温泉镇驻南平村工作小组、村委会干部、珠江南平公司负责人及一线员工、返乡创业村民等多元主体,累计访谈31名代表,在行走与对话中探寻乡村振兴的真实图景。队员们还先后前往黄沙坑革命遗址纪念馆和云台山战场遗址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遗址参观学习、致敬先烈,并感受当地人心齐、事业兴背后的红色基因传承。
接下来,“粤韵创心队”将继续针对此次收集到的建议,对文创IP进行优化调整,开发出更多“喜闻乐见”的衍生品。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将与珠江南平公司签署公益转让协议,将整套文创设计无偿提供给村企使用,并共同组建一支新媒体运营团队,围绕文化宣传持续发力,携手书写乡村振兴的青春新篇。
文丨记者 陈亮 通讯员 魏俊安 邱盈月 李鸣庭
图丨通讯员提供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39185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