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桃”绘产业新蓝图 共筑乡村振兴梦
看凤桥从水蜜桃产业升级到农文旅融合的产业互促发展之路
N晚报记者 富玲燕 通讯员 赵方方 莫菊英 陆欣瑜 图片由凤桥镇提供
夏日的凤桥,空气中浮动着沁人心脾的甜蜜,沉甸甸的水蜜桃压弯枝丫,在青枝绿叶间若隐若现,仿若在讲述这片土地的丰饶与勃勃生机。
今年以来,南湖区凤桥镇紧握水蜜桃产业这一“甜蜜引擎”,在产业升级、销售革新、文旅融合等领域多点开花,开辟了一条别具一格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甜蜜产业让桃农笑开花
走进南湖区凤桥镇桃缘家庭农场,一个个硕大的水蜜桃挂满枝头,色泽艳丽,让人垂涎欲滴。农场负责人陈建祥和工人正在忙碌地采摘水蜜桃,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采用了‘Y型’修剪管理方法,今年我们农场的水蜜桃长势很好,希望可以卖个好价钱。”陈建祥笑着说。
据了解,陈建祥口中的“Y型”修剪管理方法,实名叫“桃Y字形省力、优质整形技术”,是近年来凤桥镇主推的桃树修剪技术。与传统三根主枝或四根主枝的“开心型”修剪方法不同,“Y型”能让桃子受到阳光直射,还便于机械化操作、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除了种植技术的改进,新品种的引进也为凤桥水蜜桃产业注入了新活力。近年来,凤桥镇陆续从各地引进梦露水晶、日川、秋白等多个优质品种,使得水蜜桃的上市周期从原本较为集中的时段,延长至从5月到8月近4个月的时间,极大地满足了市场不同阶段的需求。
凤桥镇还着眼水蜜桃的品质提升发力,依托水蜜桃产业链党委的坚实基础,通过举办桃王争霸赛、制定《凤桥水蜜桃生产技术标准》等举措,推动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同时,创新推行“加减乘除”组合拳,通过品种培优、技术升级、品牌增值、渠道精耕等举措协同发力,构建现代化桃产业发展新格局,让更多高端客户直接体验凤桥水蜜桃的独特风味。
如今,凤桥镇水蜜桃种植面积7500亩左右,年产量超1万吨,年产值超1亿元。凭借着果大皮薄、色泽艳丽、果皮易剥、肉质细软、纤维较少、汁液甚多、味甜芳香等特点,凤桥水蜜桃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3个国字号荣誉,以及入选浙江省首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嘉兴特色农产品“十大伴手礼”,成为凤桥乃至嘉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蜜桃产品的附加值,凤桥镇还加强了水蜜桃文创产品的开发。精美的水蜜桃主题明信片、钥匙扣、玩偶等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了游客们馈赠亲友的热门选择。这些文创产品不仅传播了凤桥水蜜桃的文化内涵,也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接下去,我们将依托省级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项目,新建10亩水蜜桃未来农场,试验示范水蜜桃新品种种植、宜机化新模式改造;规划新建水蜜桃设施避雨棚面积200亩,推动水蜜桃产业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的提升。”凤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型统购统销让桃农不愁卖
清晨六点多,凤桥镇三星村水蜜桃品控中心早已排起长长的三轮车队伍。车斗里装满桃子的竹筐摞得老高,桃农们踮脚张望,时不时查看桃子的状态,脸上却没了往年的焦虑。
“陈伯,该您了!”工作人员将一颗颗莹润饱满、色泽诱人的水蜜桃放在了传送带上,在智能检测机器的“火眼金睛”下,接受甜度、分量、外观等维度的全面“体检”。完成后,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装箱,运输车排着队等待装车。
“以前最怕桃子滞销烂手里,现在村里统购统销,今天摘下的桃子今天就装车发货。”桃农陈老伯看着手机里的到账信息笑得合不拢嘴,“销路有保障,我们只管种出好桃子!”
回想起过去,凤桥桃农守着“散户对接收购商”的老路子,价格全看对方一张嘴,碰上行情波动,桃农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熟透的桃子烂在枝头。今年,凤桥镇创新推出的统购统销模式,凭借标准化的品质管控,不仅打开高端市场,还以高于市场价的兜底收购价,让桃农们吃上了“定心丸”。
凤桥三星供销社有限公司与农场代表签订预采购协议;凤桥镇与嘉兴水果批发市场、幸福里农贸市场等签订市场代销合作协议;凤桥三星供销社有限公司与相关企业代表签订预订购协议……早在今年4月份,凤桥镇召开水蜜桃产业链党委(扩大)会议暨凤桥水蜜桃购销洽谈会,积极谋划销售渠道。
每一份协议的签订,都标志着凤桥镇在“产-供-销-服”全链条上的深度融合,而这背后,正是新型统购统销模式的整体布局。依托前期签订的系列协议,新型统购统销模式顺利在凤桥镇落地生根,成为产业发展的“制胜法宝”,实现桃农利益与品牌建设的双向奔赴。
“通过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包装设计,凤桥水蜜桃在市场上的形象更加统一、鲜明。同时,借助供销社的渠道优势和市场资源,凤桥水蜜桃得以更广泛地进入各大市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凤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农文旅融合带火乡村游
“这里的环境太美了,既能体验采摘水蜜桃的乐趣,又能欣赏乡村美景,品尝特色咖啡,是周末休闲的好去处。”游客朱女士漫步在“大三星”片区,望着硕果累累的桃林,喝着香气扑鼻的村咖,忍不住发出赞叹。
近年来,凤桥镇以新时代“千万工程”为引领,全力推进“大三星”片区建设,通过“基础设施提升、品牌价值提升、服务能力提升”三大行动,做好“水蜜桃+”的多元链接,探索出一条农旅融合创新、村域联动发展的蝶变之路。
如今,凤桥镇已形成了多元发展的经济业态矩阵。在这里,“乡愁”经济、“甜蜜”经济、研学经济等特色经济蓬勃发展。走进凤桥,桃气神猴乐园里孩童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桃然居弥漫着地道的农家味,村口咖啡飘散着醇香,“如院”民宿以其诗意栖居吸引八方来客,像这样的特色业态已超60个,为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为打响“大三星”片区知名度,凤桥镇还打造了一系列文旅活动品牌。每年桃花汇、品桃季期间,“春日桃桃寻宝记”“桃王争霸赛”等活动轮番登场,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项目。一组亮眼数据见证着发展成果:2024年,凤桥镇接待游客118万人次,旅游经营总收入突破7200万元;今年五一假期,5万人次的到访量带来200万元旅游收入。
农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让凤桥走出一条产业互促的发展之路。农产品借旅游东风拓宽销路,旅游因农业特色更具吸引力。从田间枝头到消费终端,从单一农业到多元业态,水蜜桃产业这一“甜蜜引擎”,正驱动着凤桥驶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从“一片桃”孕育“一条链”,从“一个村”带动“一片区”,凤桥镇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图景正徐徐铺展。“我们将依托‘大三星’片区建设,不断深化产业融合,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大的动力。”凤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