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医疗器械创新与发展峰会的聚光灯投向“数字化转型”时,乐泠医疗总经理陈旻的演讲引发不小的震动。这位曾背着样品箱跑遍全城医院的医药代表,如今正带领团队搭建医生画像系统,让营销转化率提升3倍。他独创的“数智三角”模型,以数据中台为基础,链接智能供应链与生态协作网络,正在重新定义医疗器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台下听众或许没料到,这套成熟方法的背后,是陈旻14年外资药企生涯里,2000次客户拜访积累的行业洞察。
陈旻的成长轨迹呈“双螺旋结构”:南京农业大学生物技术背景赋予他严谨的科研思维,南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的商科训练塑造了他的商业敏感度。这种复合背景使他撰写的《外骨骼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运动学仿真》登上核心期刊,且直接指导了乐泠医疗的智能手术机器人代理战略。他常对团队强调:“医疗器械的创新,必须同时跨越技术深水区与市场鸿沟。”
乐泠医疗创立于2023年的行业寒冬。当时,医疗器械行业正经历变革,传统经营模式难以为继。这样的背景下,这家年轻企业在创始人陈旻带领下,以“技术+渠道”双轮驱动模式,一年内从行业新兵成长为标杆。
战略布局上,乐泠医疗的眼光颇具前瞻性。公司与国际医疗科技巨头捷迈深度合作,共同开发的智能手术规划系统,将Mako机器人的定位精度提升至0.2毫米级。同时,乐泠医疗与邦美产品线联合,打造出数字化骨科解决方案,目前已进入全国50家顶尖三甲医院。公司与微创医疗联合研发的智能手术导航设备,还填补了国产高端设备的技术空白。
在营销创新上,乐泠医疗打开了行业新范式。传统械企还在依赖人海战术时,陈旻已带着团队建起完整的数字化营销体系。这个体系有三大核心模块:覆盖三万余名医师临床偏好数据的医生画像系统、能精准匹配产品与临床需求的智能推荐引擎,以及每年开展两百余场手术直播的远程培训平台。这些创新举措提升了营销效率,也重塑了行业的服务标准。
2024年,乐泠医疗凭市场表现拿下“优秀供应商”和“优秀合作伙伴”两项行业大奖。这是对其“产品+服务+数据”商业模式的认可。颁奖典礼上,陈旻动情地表示:“这些荣誉印证了我们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理念。未来,乐泠将继续深耕数字化医疗生态,为行业发展注入新
动能。”
14年时间,陈旻从医药代表成长为行业领军者,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职业蜕变。
在阿斯利康做医药代表时,陈旻的想法就比同行看得远。别人还在靠传统拜访模式时,他已开始系统建立医生数据库,累计完成一千余次客户拜访。这份坚持,为日后的数字化转型埋下了种子。
2020年转战捷迈邦美,陈旻迎来职业生涯的关键转折。面对12省骨科耗材带量采购的挑战,他带领团队在72小时内完成竞品分析、价格测算和渠道调整:靠数字化工具实时监控市场动态,精准预测中标价格区间,并快速调整渠道策略。这套组合拳最终帮助公司在降价潮中守住核心市场,实现15%的市场份额逆势增长。
2023年出任乐泠医疗总经理,陈旻的数字化战略得以全面施展。他将公司当年30%的利润投入数字化建设,推动完成三项战略性转型。
营销体系重构:升级客户管理系统,实现从线索挖掘到成交的全流程数字化,销售转化率提升300%;
供应链智能化:引入物联网技术,库存周转率从每年5次提至7次,配送时效缩短60%;
服务模式创新:开发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已支持完成近百例跨区域手术指导。
陈旻将跨部门协作纳入制度:建立“敏捷小组制”,项目决策周期压缩至1.8天;设立“认知迭代基金”,要求管理层每年学习两项新技术;推行“数据民主化”,销售人员可实时查看产品临床数据。与浙江某三甲医院的合作中,这种模式让植入物使用成本降低35%,手术室周转效率提升42%,成了行业标杆案例。陈旻的领导力,也体现在对团队的培养与赋能上。日常管理中,他注重为团队成员提供数字化工具使用培训,鼓励大家打破固有思维,尝试跨部门合作解决问题。他打造的高效协作团队,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作为乐泠医疗的掌舵者,陈旻以数字化转型与跨领域协作为战略支点,为企业规划发展蓝图。他积极推动公司内部管理流程数字化改造,提升运营效率;同时布局跨行业合作,探索医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在他带领下,乐泠医疗正朝着医疗器械领域数字化创新先锋的目
标稳步迈进。
“很多人问我数字化转型的秘诀,”陈旻在一次行业峰会上说,“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就是把每个环节都做到极致。从产品设计到供应链,从营销到服务,数字化不是某个部门的事,而是整个企业的基因。”这番话道出了医疗器械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真谛。这个变革的时代里,陈旻和他的团队正用数字化技术,重新定义医疗服务的可能性。
如今,乐泠医疗在陈旻带领下朝着更高目标迈进。公司全力推进三大战略项目:手术机器人国产化替代工程、3D打印个性化植入物量产计划、跨境医疗数字化平台建设。这些战略布局彰显着乐泠从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变的雄心,也展现了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走向世界的决心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