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伴随长长的汽笛声,搭载23吨热敏纸的“郑州—宁波—英国”海铁直运货物班列从郑州圃田站启程奔赴宁波舟山港,随后将直接装船运往英国。此次,河南首次通过宁波舟山港向国际市场发货,继2024年4月郑州至青岛港‘海铁直运’线路后,再次开通第二条‘海铁直运’线路,标志着‘海铁直运’模式在华东沿海港口实现了新突破。
“郑州至宁波的‘海铁直运’线路开通后,企业通过在郑州完成海关手续,预计可节省超过20%的港口滞留成本及物流费用,显著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河南华宏物流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说,拓展新线路不仅有助于企业降本增效,也能使河南外贸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自“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监管模式落地河南以来,已累计发运货物超过1000吨,目的地覆盖意大利、希腊、加拿大、泰国等多个国家,货物品类涵盖铝箔制品、皮革制品、小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为河南特色产业出海开辟高效路径,助力本土企业以更低成本对接国际市场。
“与传统的‘公路+海运’模式相比,‘海铁直运’全程用时缩短,而且平均每个集装箱能节省近1000元物流成本。”近日记者在第137届广交会现场采访时,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河南合塑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外贸企业负责人均表示,“海铁直运”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物流运输方案,有助于在当前环境下进一步降本增效。
此次"郑州—宁波"线路的开通,进一步加密了中原地区与沿海港口的多式联运网络。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深化与郑州铁路枢纽的"港站一体化"协作机制,计划年内增设冷链集装箱专列,为河南速冻食品、鲜切花等时效性货物开辟恒温运输通道。据郑州海关统计,采用"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后,整体通关时效较传统转关模式提升40%,企业申报要素由56项精简至28项。
值得关注的是,该模式还实现了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在郑州国际陆港,宇通客车正通过"模块化拆解+铁路专列"方式向非洲运输新能源公交车,单批运输周期缩短至18天。洛阳钼业集团则创新采用"保税仓储+班列直送"模式,将刚果(金)进口的钴原料经宁波港分拨至赣州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形成横跨三大洲的绿色矿产供应链。
河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正与上海港、深圳盐田港等枢纽港口洽谈"一单制"联运合作,计划在2025年前构建起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5条海铁联运主干通道。同步推进的还有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整合港口、铁路、船公司等28家单位数据,实现从"工厂门"到"船边"的全程可视化追踪。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