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代码:00291)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中期业绩。在消费市场波动与行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这家刚刚迎来“三十而立”的啤酒巨头,依旧交出了一份稳健而亮眼的答卷。
业绩如何?
营收稳健,利润再创新高
上半年,华润啤酒实现综合营业额239.42亿元,同比增长0.8%;受益于高端化战略和原材料采购成本优化,毛利率大幅提升至48.9%,创下历史新高。
在消费分级与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份成绩单凸显出华润啤酒在产品结构升级与经营效率提升上的成果。
啤酒业务:
销量逆势增长,高端品牌多点开花
作为核心板块,啤酒业务依然是增长引擎。上半年,华润啤酒实现销量648.7万千升,同比增长2.2%;营业额231.61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高档及次高档产品表现亮眼,带动平均售价提升。
高档品牌表现突出:
喜力在高基数基础上仍实现超过20%的增长;
老雪销量同比增长超过70%,成为区域市场的现象级产品;
红爵实现销量翻倍,进一步巩固在高端赛道的布局。
这也印证了行业趋势:消费者正从大众消费向个性化、高端化迁移,而华润啤酒凭借清晰的品牌分层与精准营销,有效承接了这股需求。
产品与渠道创新:
华润啤酒推出了德式小麦、茶啤、果啤、青稞啤酒等新品类,并发布高端新品“垦十四”,探索中国大麦种植的新可能。
在渠道方面,线上业务和即时零售GMV分别同比增长近四成和五成,华润啤酒与阿里、美团闪购、京东等平台建立战略合作,成为行业中率先跑通新零售模式的厂商之一。
产能优化与效率继续提升:
截至6月底,华润啤酒年内停止运营两家啤酒厂,在运营啤酒厂数量调整为60家,年产能约1920万千升。通过“精简、精益、精细”的“三精”策略,经营费用率显著下降,为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提供保障。
白酒业务:
逐步形成战略支点,坚持长期主义
相比啤酒,白酒业务规模尚小,但正在逐步形成战略支点。上半年,华润啤酒旗下白酒营业额为7.81亿元,其中大单品“摘要”贡献近八成。
品牌建设:
通过与多个节目合作、电梯媒体等多渠道宣传,进一步扩大“摘要”与“金沙”的市场影响力;
渠道协同:
“啤+白”双渠道融合,借助啤酒庞大的分销网络推动白酒覆盖下沉,强调厂商命运共同体建设;
经营理念:
坚持“转变、聚焦、统一、三精、人才”五大原则,推动白酒业务由粗放式增长转向精细化、长期化。
华润啤酒强调,将集中力量发展“摘要”、“金沙”和光瓶酒三大方向,重点突破宴席消费场景和中档市场,为下半年增长蓄力。
战略解读:
高端化+双赋能,打开增长天花板
华润啤酒执行董事及总裁赵春武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消费环境,公司坚持高质量和高端化战略,深化‘啤酒+白酒’双赋能模式,实现了盈利和毛利率的创新高。”
从战略层面看,华润啤酒正在通过三个维度构建长期竞争力:
产品:从大众产品到次高档、高档矩阵齐备,持续推出创新产品,既稳住基本盘,也在探索差异化新品类;
渠道:率先跑通线上即时零售,强化“啤+白”协同,拓宽消费场景;
管理:以“三精”战略为抓手,优化产能布局,降低费用率,提升整体效率。
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华润啤酒的逻辑不再是“量的扩张”,而是通过结构优化、品牌升级和跨品类协同,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39185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