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食品研报原创
文/肖严 图片来源:网络
2025年上半年,外卖市场风生水起,餐饮行业一片欣欣向荣。旗下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等众多连锁品牌的百盛中国,也成为了外卖大战的受益者。
2025年8月5日,百盛中国发布了2025年中报。财报显示,百盛中国上半年外卖销售同比增长17%,其中肯德基增长18%、必胜客增长14%。
整体上看,上半年百盛中国中营收57.68亿元,同比增长2.32%;股东应占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1.60%。相比较2024年同期,百盛中国营收增速增加、股东应占利益增速减缓、净利润下滑,百盛中国需要平衡彼此之间的关系。
01 规模化和品牌矩阵优势依然明显
截至目前,中国有7家连锁品牌门店过万,百盛中国旗下单个品牌虽然距离万店有差距,但优势在于线下品牌众多,肯德基、百胜客、塔可钟、小肥羊、黄记煌等众多品牌,遍布在全国各个城市,合计门店早已突破万家。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百胜中国门店总数已达16,978家,仅二季度就净新增门店336家。百盛中国仍在积极推进“万店计划”,重点布局下沉市场,在三至六线城市的新店占比超过50%,其中肯德基和必胜客在下沉市场的扩张比例分别达到62%和53%。
这种高密度、广覆盖的布局,不仅提升了市场渗透率,也强化了其在供应链、物流、营销等方面的规模效应。
与蜜雪冰城、瑞幸咖啡等万店品牌不同,百盛中国旗下的品牌形成从快餐、咖啡、火锅到零售的多元化品牌矩阵。比如,肯德基作为核心品牌,门店数已超9000家,是西式快餐领域的绝对龙头;又比如,小肥羊则在中式火锅领域形成差异化补充。这种多品牌协同策略,不仅分散了单一品牌风险,也增强了对不同客群和消费场景的覆盖能力。
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在财报会中表示,中国市场向来竞争激烈,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因此,出现外卖大战并不意外。所幸我们早已有所体会。其中一个关键体会就是:百盛中国不会“花钱买销售额”。
在餐饮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刻,百盛中国能够保持强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规模化和品牌矩阵优势明显,另外就是规模庞大的会员体系。
百胜中国上半年净新增门店583家,其中肯德基上半年净新增590家门店,加盟店占比41%;必胜客净新增140家门店,加盟店占比26%。未来,百盛中国计划新增门店的加盟占比。凭借百盛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品牌加盟实现起来将会较为容易。
财报指出,肯德基及必胜客的会员数合计约5.6亿人,较去年增长13%,会员销售额占两个品牌销售总额的64%。依托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数字化系统(如超级App、自有外卖平台),百胜中国能够实现精准营销、提升复购率,并在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中保持议价能力。
百胜中国不仅在门店数量和市场份额上持续领跑,构建了兼具广度与深度的竞争壁垒。在中国餐饮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大背景下,其“强者恒强”的格局仍将延续。
02 单店盈利承压与增长模式隐忧
百盛中国原本计划在25年至26年间,向股东反馈30亿美元。不过,花旗分析报告指出,百胜中国管理层可能显著削减对股东现金回报,由2024年至2026年的自由现金流2倍,降至2027年的自由现金流1倍。
8月6日,在百盛中国发布财报后的第二天,百盛中国股票收盘价348.6港元/股,单日下跌6%。可见,对于百盛中国的报表,资本市场是持负面态度。
2024年,华莱士、塔斯汀以极致性价比抢占市场,对百胜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10-20元价格带的市占率下降2个百分点。特别是,2024年天津肯德基转基因油事件暴露合规短板,尽管涉事金额不大,但舆情发酵引发信任危机,凸显食品安全管控的复杂性。
虽然,百盛中国在2024年营收达113亿美元,同比增长3%,但同店销售额下降3%,肯德基和必胜客客单价分别下滑4%、10%,反映出“以量补价”模式的可持续性存疑。
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肯德基的客单价同比下降4%至40元,已经接近2019年同期的水平。不过,伴随着外卖大战的持续,肯德基的客单价开始回暖,第二季度肯德基客单价由去年同期的37元增长1%至38元;不过,百盛中国另外一个重要品牌必胜客,依然未能摆脱低价困扰。二季度,必胜客客单价同比下降13%至76元,而在2019年,必胜客的客单价高达119元。
2025年上半年,百盛中国针对性下调了1.50%的销售管理费用,但营业成本依然高达23.11亿美元,同比增长3.26%。这也导致百盛中国的净利润率7.71%,同比下滑2.51%。截至2025年上半年,百盛中国的总资产109.83亿美元,同比减少5.06%;应付账款20.56亿美元,同比增长151.04%。
百盛中国外卖占比提升至45%,平台补贴战加剧,管理层虽然号称避免“花钱买销售额”牺牲利润率,但当前消费者转向健康、性价比品类,传统洋快餐吸引力下降,这也将是百盛中国接下来最大的挑战。
2025年,百盛中国计划新增1600-1800家门店,若按Q1净增247家的速度,全年目标或难以达成,需依赖加盟加速但面临低线市场消费力验证难题。虽然百盛中国优势明显,但也需要应对不利的风险。
二季度,百胜中国数字订单收入达24亿美元,占比超九成。另一方面,百盛中国任命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兼主席卫哲为公司董事。此前,卫哲曾在2007年到2011年间,担任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和首席执行官。在数字化时代,可见百盛中国已经计划加快数字化转型。
大船好掉头,百盛中国未来可以发力的地方有很多,比如肯德基需巩固咖啡赛道优势,必胜客应在低价策略中融入品质升级,避免陷入价格战。同时,加速塔可钟、Lavazza 等新兴品牌扩张,填补价格带空白;又比如,深化生成式AI在客诉处理、新品研发中的应用,通过会员数据分析精准预测消费趋势,优化产品迭代节奏。
百胜中国的竞争力源于规模化、供应链韧性与本土化创新,但需在 “规模扩张” 与 “质量增长” 间找到平衡。面对消费疲软、竞争白热化和成本攀升,其未来增长将取决于能否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单店效益,以技术创新重构护城河,并在健康饮食、可持续发展等趋势中抢占先机。
END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39185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