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头部财经
乐信2025年二季度财报的发布,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达到5.1亿元,同比增长126%,创下14个季度以来的新高,这一成绩无疑令人瞩目。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营收微降1.5%至35.9亿元,呈现出“利润跑赢收入”的独特景象。
这种看似矛盾的表现,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经营逻辑和战略调整?又预示着乐信未来怎样的发展态势?
乐信的业务转型策略是推动利润增长的关键动力之一。公司主动收缩表外业务,贷款便利服务费和担保收入均下降21%。与此同时,技术赋能收入却实现了55%的激增,达到8.3亿元。
成本优化措施为乐信的利润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方面,担保责任的解除使得金融工具收益由去年同期的 -3.68亿元转正为 +1.84亿元,这一转变显著改善了公司的财务状况。
另一方面,融资成本的下降推动净利率从6.2%大幅提升至14.3%。乐信通过优化融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等方式,有效降低了资金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进而提升了整体盈利能力。
乐信在战略上展现出了坚定的定力,与趣店分道扬镳,选择聚焦助贷转型。趣店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盲目跨界,分散了资源和精力。
而乐信则专注于助贷业务的深耕,通过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扩大市场份额。
目前,乐信的用户渗透率已达到16 - 59岁人口的27.5%,拥有2.36亿注册用户,这为其助贷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乐信拥有庞大的注册用户群体,但活跃用户数量仅为470万,尚未达到历史峰值,且手续费收入连续下滑。这表明公司在用户留存和活跃度提升方面面临挑战。
活跃用户数量的不足可能影响平台的交易规模和收入增长,而手续费收入的下滑则直接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吸引和留住更多活跃用户,提高用户的交易频率和金额,成为乐信亟待解决的问题。
助贷新规的出台,给乐信戴上了 “紧箍咒”。11 家银行白名单综合费率受到限制,乐信的利润空间一下子被压缩了。
这一政策变化可能导致乐信的收入和利润增长面临压力。公司需要重新审视与银行的合作模式,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以应对政策调整带来的挑战。
CTO的离职可能对乐信的AI降本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乐信此前与LexinGPT/DeepSeek合作开展的项目,旨在通过AI技术实现降本增效。CTO作为技术研发的核心人物,其离职可能导致项目推进受阻,影响公司利用AI技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进程。
乐信需要尽快稳定技术团队,确保相关项目的顺利进行,以维持其在技术驱动型业务模式下的竞争力。
头部财经认为,乐信当前日均净利519万元的“躺赚”模式,本质上是基于存量业务的优化,而非增量业务的突破。虽然通过业务转型、成本优化和战略聚焦,乐信在短期内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增长,但这种增长的持续性面临诸多挑战。
技术替代人效瓶颈的进度将决定乐信未来的发展。如果乐信能够加快技术创新和应用,利用AI等先进技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进一步优化存量业务,同时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实现增量突破,那么公司有望在金融科技领域持续保持竞争力。然而,如果无法有效应对活跃用户增长乏力、助贷新规限制和技术团队变动等问题,乐信的利润增长可能难以持续。
在金融科技行业快速发展和监管政策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乐信能否在存量优化与增量突破之间找到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考验着乐信管理层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也为整个金融科技行业提供了值得思考的样本。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39185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