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青海交控集团围绕“开门红”的既定目标,精心组织并全力推进8个续建重点项目的实施,建设进度迅猛,技术创新成果显著,民生保障措施得力,为全年交通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项目攻坚突破,节点工程进展显著。西宁曹家堡机场东进场路工程是西宁曹家堡机场三期工程的主要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全长1.732公里,项目克服紧邻铁路、高边坡等复杂条件,采用创新工艺解决施工难题,一季度完成梁板架设33.3%、路基工程进度93%,桩基、承台施工全部完成,6月底通车后将实现机场“东进东出”高效转换。
G345线沙木多黄河大桥至久治段公路工程是位于高原寒冷地区的一级公路项目,全长30.1公里,一季度完成投资21亿元,路基、桥涵、隧道工程进度分别达98%、90%、88%,9月底通车后将打通青甘川交界交通瓶颈,助力区域资源开发。
同赛高速扎毛河特大桥工程,其10号主桥墩是青海在建第一高墩(151.7米)工程,136名建设者克服高原气候挑战,采用液压爬模等技术推进施工,主墩线上结构施工进度可控,预计10月底合龙,标志高海拔桥梁建设技术突破。
创新驱动提效增速,品质工程成效凸显。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运用,湟源至西海高速智慧梁场占地面积缩减50%,实现机械化替代人工、智能化减少人力;钢筋集中加工、智能蒸养等技术提高了施工精度与效率。一季度产值达14.49亿元,路基、隧道、桥梁工程进度分别为65%、66%、76%,90%以上项目采用绿色施工技术。
民生与生态并进,建设成果惠及民众。一季度环保投入逾2000万元,沙久项目绿化率达72%,扎毛河特大桥同步实施生态修复;曹家堡东进场路建成后,预计年通行量将提升40%;湟西高速等项目设置便民通道12处,便利5万群众出行。同时,项目建设吸纳当地劳动力2300余人次,实现发展与就业双促进。
安全生产筑牢防线。青海交控集团全面推行网格化安全管理体系,在扎毛河特大桥等重点工程设置5G+北斗位移监测系统28处,累计开展高空作业防坠落演练12场次。针对高原冻土施工难题,沙久公路项目研发应用热棒路基智能温控装置,有效控制冻胀融沉误差在±2cm以内。一季度安全生产专项经费投入达3700万元,实现200万工时零事故目标。
智慧交通赋能未来。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集团建成全省首个BIM+GIS工程指挥平台,集成48个在建项目实时数据。同赛高速应用无人摊铺机群完成7.2公里路面铺设,轨迹精度达5毫米级。曹家堡枢纽工程试点"数字孪生"系统,通过1386个智能传感器构建三维运维模型,预计可降低后期养护成本35%。
接续奋斗再创佳绩。当前,二季度"黄金施工期"已全面开启,青海交控集团正加快推进同仁至赛尔龙等6个新建项目开工准备,部署开展"百日会战"劳动竞赛。计划投入智能化装备1200台套,实施重大技术攻关课题15项,确保全年完成建设投资268亿元,新建高速公路里程突破400公里,助力青海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落地见效。通过持续深化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全链条创新,集团正朝着打造青藏高原现代化交通强企目标稳步迈进,为支撑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