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徐矿集团“AI+”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时间:2025-04-21 14:40:19作者:来源:本站

    当前,人工智能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面对数字化转型这道“必答题”,江苏徐矿集团积极拥抱新蓝海,以“智改数转网联”为核心战略,全面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通过建立“一云、一商、一中心、四平台”的数字化转型矩阵,该集团在煤炭、电力、煤化工等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的焕新与进化。徐矿集团已建成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通过深度融合的生产系统和智能AI违章监控等设备,显著提高了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AI+煤矿:“安全管家”再升级

  走进徐矿集团新安煤业公司调度指挥中心,科技感十足的巨幕前,职工通过智能系统对话框输入专业问题,嵌入DeepSeek模型的AI智慧助手即可依托海量安全生产知识库,实时提供精准解答。这是该公司智能调度系统的一次重大革新,深度融合AI大模型技术,涵盖煤矿安全生产规程解读、安全知识问答及双重预防机制等,通过大模型训练实现智能化互动问答,标志着AI大模型技术在安全生产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这次升级智能调度系统最显著的变化是实现了安全管理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的转型。”该公司信息智能化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致力于实现‘数字孪生’目标,借助5G+工业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DeepSeek大模型,将采矿、掘进、机械、运输、通风五大核心系统数据上传至云端,为矿山打造一套全面的‘数字神经系统’。部署完毕后,该平台将依据丰富的量化数据,对矿井生产流程进行深度关联分析、数据挖掘、逻辑推理及实时诊断,从而全面支持监管决策的制定。”

       AI+新材料:“智造”迈上新高度

  日前,江苏威拉里新材料股份公司完成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并成功搭建企业级知识库与智能问答系统,迈出智能制造战略的关键一步。研究过程中,威拉里技术团队通过拆解超万组工艺参数与性能数据关联关系,深度整合熔炼过程数据图谱,构建覆盖粉末制备全流程的知识网络,同步建立包含材料特性库、设备运维手册、工艺案例库的向量数据库,形成可支撑研发、生产、服务的智能中枢。该知识库内融合了6万余炉次熔炼物化数据及数十种金属牌号雾化特征,金属粉末研发关键数据查询效率提升60%,专业问题解答准确率超95%。“粉末化学成分、气体元素含量等关键参数实现一键快速输出,新型合金开发周期显著缩短,材料开发方案达到最优化……”该公司先进金属材料研究所项目室信息化专员杨争光畅想,“依托DeepSeek大模型的领域知识增强训练,再结合我们提供的海量熔炼数据,类似的智能研发场景或许就在不远的未来。”

       AI+新能源:运维好帮手

  走进江苏省最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电站之一的垞城电厂200兆瓦储能电站,一排排巨型“电池舱”正按照江苏电网调度中心的调度指令,将电能有序“下载”“上传”。运维人员仅需在新能源数字运维中心轻点鼠标,即可实时掌控储能电站全景及设备监控细节,全面监测设备状态与安防环境。随着新能源场站规模不断增加,电站分布广、设备数量多、运维手段单一等问题逐渐显露,传统运维模式难以为继。“我们在项目建设中引进具有AI智能诊断功能的华为逆变器,集成至统一的数字运维中心,如今,数字运维中心已成为整个光伏发电站的‘智慧大脑’。”徐矿新能源公司运维部负责人说。据介绍,新能源集控运维平台能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全面采集光伏组件、逆变器、升压站等多类设备的数据;对采集到的数据,能实现各级单位、多类设备、多个维度、多项指标的统计分析,为运维团队提供关键信息支持。目前,该公司的新能源集控运维平台基本实现了对新能源发电场站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等,为新能源运维管理及优化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AI+装备制造:车间有了“决策大脑”

  在华东机械公司高端托辊智能化车间,“皮肤”颜色鲜艳、不间断工作的机器人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只见焊接机器人用机械臂紧紧“握”住焊枪,依照电脑指令上下调节,一条焊缝在托辊上逐渐形成。“以前我们靠人工焊接,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焊花飞溅、烟尘大、焊缝粗细不均匀等问题。智能焊接机器人有效解决了以往焊接中的难题,仅需工作人员输入指令,即可实现精准焊接,不仅焊接质量稳定优于手工,还大幅降低了焊丝消耗,从而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托辊质量。”高端托辊智能化车间负责人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让生产制造也有了“决策大脑”。该公司借助云计算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搭建智能集控中心,实现了生产线设备实时数据采集100%覆盖,工作人员只需监控生产线运行状态,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机器工人”就会按照指令进行操作,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智能集控中心的助力下,华东机械公司的高端托辊生产流程变得更加高效与智能化。通过对生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该中心能够精准预测设备故障,实现预防性维护,从而避免了因设备停机而造成的生产延误。此外,智能集控中心还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生产计划,确保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

  值得一提的是,高端托辊智能化车间还引入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员之间的无缝连接。这种高度互联的生产环境,不仅提升了生产线的协同作业能力,还为后续的智能化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华东机械公司的装备制造水平正逐步迈向行业前列。未来,该公司将继续加大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的投入,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高效、智能、可持续的生产体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