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国资国企系统坚定践行“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全面强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力度,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现出全新气象。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成色更加亮眼。根据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发布的数据,2023年山东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2804.6亿元,同比增长6.1%;营业收入为25037.4亿元,同比增长6.7%;利润总额为1036.7亿元,略高于2023年;净利润为766.1亿元,同比增长6%。不包括直辖市,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均居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第1位,利润总额、净利润均居第2位,稳居全国前列。同时,反映经营质效的指标持续向好,山东省属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59万元/人,同比增长1.6%;营业现金比率7.25%,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体现了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健康增长;经营现金净流量达到1814.2亿元,同比增长16.7%,显示了企业现金流量的强劲增长。三项费用压降46.5亿元,压降幅度2.6%,三项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降至7%,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反映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成效。资产负债率69.5%,同比基本持平,说明企业财务结构保持稳定。整体经济运行呈现“质量双升、稳健向好”的良好态势。特别是,根据最新数据,山东省属企业在2024年一季度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成就,资产总额达到50596.9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营业收入为5719.4亿元,同比增长7.9%。在不利因素影响下,如煤炭价格同比下降26.2%,钢铁价格同比下降2.8%,该省属企业仍实现了利润总额236.9亿元。此外,山东省属企业出口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9%,显示出强劲的市场开拓能力。这些数据反映了山东省属企业在面对挑战时的韧性和增长潜力,与原文中提到的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的“产销两旺、加速增长”的发展势头相吻合。各市也都推动监管企业全力抓好经济运行。
国企改革攻坚突破,高质量发展活力更加充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各市均按时保质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省级层面已完成88.3%。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完善,创新出台《省属企业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评估办法》,探索了规范公司治理运行的山东路径。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健全,开展“控机构、控岗位、控总量、控总额、控招录”工作,山东省属企业总部机构数量压减14.9%、人员编制精简15.9%。根据山东省国资委制定的《省属企业亏损企业治理工作方案》,该省属企业亏损治理成效显著,亏损面从2022年底的22.15%降低至2024年底的9.5%,亏损额同比减少284亿元,超额完成了2023-2024年两年内将亏损面压降至10%以下、亏损额减少30%以上的既定目标。层级压减全面完成,山东省属企业两年累计压减权属企业1325户,除纳入特别监管清单的企业外,法人层级已全部控制在四级以内。
科技创新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修订山东省属企业科技创新考核细则,提高科技创新在高质量考核中的权重,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到33357.1亿元,同比增长8.4%。在此背景下,该省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529亿元,同比增长8.7%,形成了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举办省属企业首届“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通过实施创新平台‘扩面提质’行动,山东省属企业全年新增了70个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平台,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也均已完成研发机构的设立。完善创新体制机制,6户企业开展了首席科学家制度试点,10户企业开展了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
结构布局深入调整,高质量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认真落实《省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29户省属企业均重新明确主责主业,各权属企业逐一确立主业目录和企业名录,为防止主业泛化奠定基础。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根据最新数据,该省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在2023年底已达到18.41%,较2022年底提升了4.97个百分点。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举办首届黄河流域国资国企对接交流会,在4市举办央企省企共建交流会,促成签约项目100余个、总投资额超1300亿元,实现企地共赢。
监管效能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底线更加牢固。山东省国资委聚焦投资、财务等重点领域,出台20余项制度文件,国资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完备。该省属企业全部上线运行司库系统,走在全国省级监管企业前列。银行账户清理工作圆满收官,共销户6879个,压降比例高达17.7%,资金归集效率显著提升。投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省属企业年度主业投资占比攀升至99.37%。抢抓机遇,成功实施债券置换,省属企业存续债券平均融资成本降至3.3%,仅此一项举措,全年即节省财务费用高达20亿元。
国企党建全面巩固,高质量发展本领更加有力。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国资国企系统持续走深走实。落实过硬党支部和评星定级动态管理制度,该省属企业441个党支部被采取约谈提醒、降低评级等措施,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开展“靠企吃企”等问题专项整治,推进清廉国企建设,该省属国资国企纪检监察机构全年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392人次,推动严的基调一贯到底。与此同时,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坚定扛牢责任担当,在服务全省重大战略、保障改善民生、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主动作为、冲锋在前,有力发挥了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